第444部分 (第1/4页)

李恒领这队船里就有原顾顺的船队,他们见识过这种舰船上安装弩炮的威力。这种木制的船,根本不抗炸,准确了一炮就会毁掉一艘,更可怕的是炮弹,他们射程比弩炮近,但是爆炸力可是比弩箭厉害多了,小船一颗就会被炸碎。李恒有将才,提前研究过这种战术,得出的结果和江震远、顾顺是一样的结论,那就是拼着伤亡向前冲,争取接舷战。徽州军每条船上人数有限,明显没有做接舷战的准备。蒙古军船多,徽州军水师船少,五比一换,也能让徽州军水师全军覆没。

李恒不顾一切的指挥船队向前冲,可是刘岂指挥他的第一分队,左右航行保持着和李恒的距离,船上的前后和侧面全有弩炮。李恒发现并不像顾顺他们说的那样,徽州军的弩箭射程远威力小,炮弹威力大,但射程近。开战到现在,距离一直没有接近,但是爆炸的弩箭威力一点也不小,这是怎么回事?

李恒哪里知道,又是一年时间,玫瑰山庄的研究怎么会停止不前。舰船上的炮全部进行了更新换代。第一批弩箭和炮架全部换掉。取代的是新一代弩炮,这种弩炮也是用弩弓发射的,但是他们箭身变粗、尖头变长定向尾也变大,猛一看就是一个火箭弹。这是根据兵部兵器监研究的火箭,在那基础上研制的,用蓝玫瑰的话说,就是二级助推式火箭。

火箭弹有类似手榴弹的拉弦,在弩炮弹飞出去的时候,它的动力来自于弩弓的弹力,拉线点燃了火药,强劲的喷射力会让火箭飞得更远。有了这个助推装置,弩箭终于变大,上面的炸药也多装出好几倍。在强大的火箭喷射装置下,有一个引信,装在了前面的箭尖上,如果弩箭一直飞,在一定的距离内是不会爆炸的,但是弩尖一旦扎上物体就会引燃这个印信,在几秒钟的时间里,前面的炸药就会爆炸。这样的设计虽然费工费时,安全性也不是绝对的,但是终于解决了没有击发式引信的问题。为了双保险,研究所的人,把第二道引信连接到了火药喷射室里面,如果第一引信没有引爆炸药,那么在喷射室里的火药烧完的时候也会引爆。

李恒的战船就碰到过这种事情,高速飞过来的弩箭扎在船体上并没有爆炸,后尾不断的喷出烟火,就在士兵没弄明白的时候,一声爆炸传未,船体直接被撕裂。更多的是箭体撞上船就爆炸,而且这个弩炮射程更远,蒙古船除了挨打以外什么也做不了。

张弘范还是比较谨慎的,他没有把三千多条船全都运兵,留出了五百条战船交给李恒带领,防备可能出现的情况。还真让他算对了,看到徽州军水师只有四百多条船,李恒是五百多,立即让李恒冲上去掩护运兵船向江北。

可是张水也立即分兵以一百艘舰艇,迎战李恒,其它的三百艘舰艇飞速的冲向了张弘范的运兵船。张水的船航速快,很快就接近到射程内,这里正是长江的中心。张弘范认为已经过去一半了,还有这些距离,只要再有一点时间,船队就能靠近扬州岸边,就会得到岸上炮火的支援。可是张弘范万万没想到,徽州军的炮火会够上这么远,当第一颗弩炮弹在运兵船上爆炸的时候,张弘范的心里一沉,立即命令所有的船向中心聚集,保护主帅的船向江北航行。

这是三千艘船队,而张水只有三百条船,可是十比一的数量。蒙古船只能跑,他们打不着人家,只能是等着挨打。装载士兵太多,航速起不来,一条又一条的运兵船,被炸翻炸沉。江面上全是翻滚的蒙古士兵,这是江心激流,水性好,能横渡长江的有几个?这些兵大部分是北方人,都是早鸭子,一掉江里,就剩下喝水了。

江面上到处是燃烧的战船,沉没的船骸,漂浮着大喊救命的蒙古汉军。张水面无表情,带领着他的舰队,无情的射杀这些蒙古水军战船,这些汉军是北方人,更可气。先是投向金国,现在又投靠蒙古,根本忘记自己是汉族人,屠城杀人一点也不比蒙古人手软,全都该死。徽州军水师的官兵就怀着这样的心情,一炮又一炮的飞向张弘范带领的船队。

张水的船毕竟太少了,就是武器再先进,也难挡张弘范的水军过江。这一次运输,李恒的五百艘船剩下不足一百条,张弘范的三千条船损失近千条船,而徽州军水师无一伤亡。

可是长江南岸还有五万大军呢,这才运过来五万,在江中心损失了整整差不多两万,上岸的只有三万多人。郑天德对张弘范抱拳说道:“多谢张大帅高义,郑某感激不尽。”

张弘范摇摇头说:“都是为陛下出力,何来感谢,不过对岸的武器、辎重恐怕运输不了了,能把那五万大军运回就不错了。”

郑天德点点头,他非常明白,这一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