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部分 (第1/4页)

色勒莫通过情报了解到,这个淮西军只有两三千人,自己这是三万多大军,进剿又是这样的稳定的齐头并进,全面进攻,淮西军是天兵天将,也难逃被消灭的下场。张桐的军队一万多人,不是也被这样的进攻消灭了吗?淮西军卢俊也好不到哪去。因此色勒莫没有急于进攻,而是调动兵力准备毕其功于一役。

卢沙武的中军大帐坐着两个人,一个二十多岁的年青人,一个四十多岁的老者。年青人一脸的书卷气,怛文弱中透出坚毅。那个老者说是读书人,还不如说更像一个算命先生,给人一种神棍的感觉,不过眼神很深沉,富有一定的心机。年青人抱拳说道:“卢都统制,在下张桐,带军师匡忠前来想和淮西军联合,共同抗元。不知卢将军意下如何?”

卢沙武摇摇头说道:“张将军,你们能组建义军抗击蒙古军,其心可嘉忠心而奖。但是并非朝廷军队,淮西军是皇命所封,如果联合则名不正言不顺。如果张将军有心报效朝廷,可加入淮西军,本将军将上报朝廷,张将军不失封官进爵,不知意下如何?”

张桐也年轻气盛,为人也很傲气,但是上万大军战败,退入山上条件艰苦,很多受不了苦的将领投降变节。现在只有两千多人,聚集在自马山一带的深山里面,让他完全投靠淮西军,可以说有些不愿意。

今天前来还是听了他的军师匡忠的意见,如今听了卢俊的话有些犹豫。卢俊没有说收编他,但是加入淮西军也就等于被收编。唯一让他没有离去的原因,是卢俊说让他接受朝廷册封,成为正式的朝廷军队。这样并非投靠淮西军卢俊本人。听了卢俊的话才知道,淮西军并非是义军,而是南宋朝廷的军队。不过在江北不少抗元的军队,都说自己是朝廷军队,这个淮西军也不知真假,他拿眼睛看匡忠。

匡忠可是明白,不管这个淮西军是不是真正的朝廷军队,这战斗力就不能小瞧。暂时自己方面快生存不下去了,背靠大树好乘凉。既然不能投降蒙古,暂时投靠淮西军也不错。匡忠是有野心的,他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军事能力,但自认饱读诗书,有经天纬地之才。

时运不济又不想当汉奸,去蒙古那里当三等百姓。总想着能遇到明主,在舒城认识了有忠义感又热血的张桐,张桐对匡忠的才能也十分佩服,这样在蒙古军攻陷舒州的时候,张桐带领一部分忠于父亲的家将和士兵,开始抵抗蒙古大军。在匡忠的帮助下,短短时间连打几次胜仗,声威大震发展了上万人。不过在脱脱查干和色勒莫的联合围剿下失败。

当听到淮西军的消息后,匡忠给张桐出主意,前来石关镇和淮西军联合。这个淮西军也不过两三千人,张桐也有两千来人,有资格联合。没想到这个卢俊不同意联合,竟然以自己是正宗朝廷军队为理由,要收编张桐的部队。看到张桐看自己就说道:“卢将军,我们公子不是什么将军,只是感念是大宋臣民,为国尽忠,并不能投靠私人军队。如果卢将军是朝廷的军队那就另当别论,不知卢将军怎么处理这些军队呢?”

卢沙武明白这个匡忠是张桐的智囊,看来张桐也是野心不小,并不想屈居别人之下,自己当然是朝廷军队,徽州军是小姐的,小姐就是朝廷。淡淡一笑说道:“既然是朝廷军队当然要遵守朝廷法度,官职自朝廷册封,军队属国家军队,要听从调遣和指挥,不能背叛朝廷。为了部队能有战斗力,基本不会分散军队,你的部队还是由你指挥,但是要接受新的训练,义军战斗力太低。”

张桐点点头,卢俊说得有理也算是忠言。匡忠不是张桐,他可是非常有心计的,听得出来卢俊好像并不怎么忠于大宋王朝,虽然一口一个朝廷,但言词中并没有多少敬意。对于匡忠来说,只是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并不是多忠于张桐。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匡忠发现张桐虽然有热血,可是能力一般。如今见到卢沙武,立即发现了人才,看到张桐赞成卢俊的说法,立即说道:“那么我和张公子就参加淮西军,共同为朝廷出力。”

张桐也不是笨人,匡忠何许人也并不是不清楚,他还担心匡忠不同意呢。如今看到匡忠同意了也很高兴,对于张桐来说,年青人建功立业,扬名天下是一方面,父亲为舒州殉国,全家被毁,身上是国仇家恨,找蒙古人报仇也是重要原因。投靠谁并不重要,只要能和蒙古人打仗,报仇雪恨就行,也高兴的抱拳答应。

卢沙武说道:“很好,你的部队改编成淮西军左军,你任左军统领,匡军师为随军参谋,开进岳西县桃溪镇,训练部队准备战斗。”

两个人抱拳答应,回去领兵前来。卢沙武把俘虏的新附军经过挑选整编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