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 (第1/4页)

Φ男戮�匆丫�肮吡苏庵只�贝�囊罢酵ㄑ豆ぞ撸��衷谛戮�玫拇攀�缁霸蚴怯沙�实绲绻�旧��淖ㄓ靡罢降缁埃�啾扔谄胀ǖ缁捌涓��峁棠陀茫��屎暇�有芯�蛘獭�

“团长,我是三营的田中玉,我觉得现在清军的胆气已失,咱们完全可以反攻一下,没准……?啊?十七团?他们反攻……”

就在田中玉在电话中向团长请求着出击的时候,他却得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师里的命令已经下达了,负责黑台沟方向防御的十七团将从清军主力侧翼发起进攻,而现在他们现在的任务,就是配合侧翼的进攻,通过正面防御牵制清军主力。

牵制,这意味大家伙不能反攻,至少现在不能,在挂上电话的档口,田中玉不禁有些失望,营里的弟兄们损失了小一半,方才把清军的胆气耗尽,现在正是趁机反攻的时候,可偏偏……

“营长,你听……”

就在这时,突然有战士手指着西南方,神情显得有些紧张,西南方的天空中传来一阵阵隐隐的雷鸣,虽看似如夏日的惊雷一般,可对于这些刚刚于骑兵的进攻下侥幸活下来的战士来说,他们却在第一时间弄清楚了,那并不是雷鸣,而是骑兵!

又有一队骑兵冲来了!现在凭着大家伙的这点的力量,还能抵挡得住清军骑兵发起的又一次进攻吗?

别说是普通的战士,甚至就连同田中玉的心中亦是一寒,作为一营之长,他清楚的知道现在自己的部队已经是强弩之末,甚至团里已经有了明确的命令,很快会有兄弟部队接替他们的防御,他们将撤到后方作预备队休整,可清军……似乎并没有给他们时间!

(因为琐事缠身的关系,无语这几天只能保证一更了。弱弱的求一下定阅和月票,无论您看的是不是正版!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欢迎你的加入)

第187章 溃败(求月票)

“高粱高似竹,遍地参差绿。粒粒珊瑚珠,节节琅玉”——布满着高粱的“青纱帐”是中国北方特有的景色,本来如刀的长叶,连接起来恰象一个大的帐幔,微风过处,干叶摇拂!

盛夏时分的高粱地像绵绵无穷无尽的青纱帐;高与人齐密不通风。青纱帐中悄寂无声,只是偶尔能够听到蛐蛐的鸣叫,突然,这青纱帐中的静寂却被打破了,近四百名骑兵突然跃上了自己的战马,在他们坐上战马时,那青纱帐顶部却冒出了骑兵战士的上半身。

骑于高大的顿河马马背上,上半身已经完全暴露于高梁梢头外的卢国章朝着左右看了一眼,在这片高梁地中骑兵第三营的386名骑兵无不是如他一般坐于马背,静静的凝视着前言,凝视着两公里外的战场。

这是骑兵营的初战,在朝鲜的几次剿匪完全称之不上战斗,在那里,他们不过只是“欺负”农民的会骑马的步兵罢了,而现在他们所要面对的却是清军的精锐之师。

“你们最多只有刚刚学会骑马的骑手,而不是骑兵!”

德国骑兵教官的言语,作为骑兵营营长的卢国章神情一肃,朝左右看去的同时,摒住呼息的他将右手伸至左腰侧,在握着汉式骑兵刀刀柄时,所谓的汉式骑兵刀是借鉴俄式恰克西骑兵刀由汉城机器局制造,与步骑兵手中的步枪一般,被称之为“汉式”。

尽管新军的骑兵是由德国教官一手调教训练,且军官亦是向讲武堂德国教官学习骑兵知识。但在骑兵刀的选择上。他们并没有选择德国骑兵普遍采用的索林根马刀。那是因为德军骑兵用的是直剑,不利于辟砍。

相比于直剑,无论是受传统影响也好,亦或是受其它骑兵思想的影响也罢,新军参谋部更倾向于传统的马刀,骑兵在飞奔的马背上使刀进行劈、砍、斩等战术对步兵的杀伤无疑更大。

正因如此,在骑兵刀的选择上,可谓是颇费了一番周折。最终在从俄国购买军马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对比试验,他们选择了俄国的恰克西骑兵刀,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在长度有所加长,但重量却又基本于原刀保持一致,相比之下汉式骑兵刀比恰克西骑兵刀的更具威力,侵透力和斩切面更强。

在右手穿过刀柄末端的皮带,握住刀柄的瞬间,卢国章的双眼微微一敛。嗓间迸发出两个字来。

“拔刀!”

随着营长的命令,高梁地中响起了一片抽刀声。抽出骑兵刀的骑兵们手持马刀将刀背贴于右肩,静静的凝视着前方,更有一些骑兵在抽出骑兵刀后,不时的用手心安抚着战马,等待着最后的命令。

“向前……走!”

又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