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部分 (第1/4页)

“高瞻远瞩?”

想到一些人的私心摇头苦笑一声,唐浩然看着眼前这片承载着未来希望的玉米地缓声说道。

“桥立,你们就不用拍我的马屁了,农业试验嘛,总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办事业也是如此,绵羊的改良计划和其它的农业计划一样,都是基于未来的需求,而非眼前之利……”

眼前之利……直到离开农业试验场的时候,唐浩然的心中依然在思索着一个问题——如何调和这一切,如何让大家能够将眼前之利与未来之利结合在一起?

(弱弱的求一下定阅和月票,无论您看的是不是正版!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欢迎你的加入)

第12章 盖平县(求月票)

数辆西式的大马车在一支骑兵队的护送下,沿着公路往北行驶着,而所谓的公路实际上不过只是夯土路面的旧时官道,虽说在战争期间几经平整,甚至还用碎石与砂姜铺了“半硬质路面”,可几经雨水浸泡之后又遭重载马车碾压,这初修时看似平整的道路迅速再次变得坑洼不平起来,只有些许车轮碾压出的沟渠,方还算平整。

亏得那马车轮上装着减震弹簧加之车夫又刻意沿着相对平整车轮印行驶,所以倒车厢内倒也不算颠簸,靠在车窗边的沈静娴睁大那双漂亮的眸子,望着窗外的大地,尽管车厢外尽是一片荒地,但她却依然好奇的张望着。

这就是中国吗?

是爷爷口中的皇朝吗?

为何沿途鲜少见到村落?为会有这么多荒地?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她的脑海中冷动时,坐在她对面的一个穿淡青色褙子的女孩,同样眨动着好奇的眼光,巴巴的望着车外的大地,与沈静娴不同的是,她的目中带着一种莫名的渴望。

“英妍,如果我没有记错的放在,李家的祖籍就是辽东吧!”

已经从视线从车外收加回的沈静娴注意到李英妍神色中的渴望,便随口问了一声,义州李家远祖是明末辽东将领的李成梁,而英妍和她的妹妹英敏正是出自义州李家,其正是数月前朝鲜王点下那几位陪嫁“丫环”。

“夫人,李家祖籍确是辽东……”

夫人的话让英妍的脸色微微一变,连忙垂下头去。她和妹妹都是由朝鲜王点入沈家。作为沈静娴的陪嫁嫁入大人家中。一旁的李英敏连忙接过姐姐的话说道。

“夫人。李家祖上因躲避唐末变乱避于朝鲜,皇明时又自朝鲜内附,而今再随大人附辽东,这是托了大人的福才能认祖归宗,大人于李家之大恩,我和姐姐纵是粉骨碎身亦难相报!”

英敏的话让沈静娴又往外看了一眼,认祖归宗,李家是如此。那沈家呢?出自江南的沈家何时能够认祖?父亲何时能迁返祖坟?

只有十五六岁的李英妍、李英敏感两人并不知道夫人为何会面露愁容,想到夫人五天前才与大人在旅顺重聚,随后又匆匆离开别,现在刚开府设幕的大人,又那会有闲情逸致沉迷于儿女情长之中。

“夫人,若是咱们在这里等一下大人如何?毕竟大人也要去奉天不是!”

英敏的建议让沈静娴心下一动,虽说是府中家眷是与相公先后离开旅顺,可她们却走在了前面,若是能等上两天的话,没准真能等到他。毕竟这从旅顺往奉天也就只有这么一条官道。

可到时候,浩然应该不会生气?

生气。怎么会?想到自结婚以来,浩然对自己的宠爱,沈静娴的心底便是一阵甜蜜,而在甜蜜之时,心底却又涌起一阵忧意。

虽说嫁入唐家后她几乎享尽专宠,至于那几位陪嫁的“通房丫头”浩然更是连碰都没碰,可她却打心里不敢享受这份专宠——善妒是女人的大忌。若是这善妒之名传出府去的话……深知家中力量薄弱,完全不能为凭的她立即意识到,若是依然如故的享尽专宠,若是有人煽风点火,或将女子送入府中之时,又该如何?

想到这里沈静娴的心底便是一乱,瞧着面前坐着的两个女孩,一般的发辫,一般的淡青褙子,一般的晶莹大眼,偏偏这对姐妹花几近一般模样的漂亮脸蛋,却散发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气质,一个温柔婉约,一个妩媚娇巧。

这朝鲜王当真是会选人啊!

这么一对姐妹花,莫说是一般男人,便是她这个女子见了也是我见犹怜的留于身边,只是浩然,想到浩然对这对姐妹花的视而不见,沈静娴心底微暖之余,却又于心间感叹道。

“莫等到别人说出来了,那时可就晚了……”

一声长叹之后,心知她们作为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