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4' 袁枚:《小仓山房文集》卷2。

'5' 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卷2,页353。

'6' 昭槤:《啸亭杂录》卷1《纯皇初政》;又见徐珂《清稗类钞》《高宗初政》(第1册,中华书局,1984,页245)。

'7' 《啸亭杂录》卷1《重朱文正》;袁枚:《文华殿大学士太傅朱文端公神道碑》:公奉世宗诏,侍皇上清宫最久。今上既即位,凡所陈奏,无不张施。首陈《除开垦》、《省刑罚》两疏,其他语秘,外不尽知。天子恐用公晚,一切大事,虚己咨询。公亦忘身殉国,竭毣毣之思(时已七十二岁),卒以成疾,辅新君九阅月而薨。然则,公启沃之功可以想见。

'8' 《啸亭杂录》卷六《张文和之才》。

'9' 《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东京)学习院东洋文化研究所,1965年版,第11册,页4489。

'10' 《小仓山房文集》卷8;又见《朗潜纪闻·二笔》卷2。

'11' 公(史贻直)入谒梓宫,上召见温论良久,赐世宗所遗鹅黄蟒衣四团龙补服,曰:“此先帝意也。”公感激呜咽,上亦泣下不止,见《文渊阁大学士史文靖公神道碑》,《小仓山房文集》卷3。

'12' 其疏首曰:“敬读谕旨,曰:‘百姓安则朕躬安’,大哉王言,闻者皆感涕”,《清史稿·曹一士传》。

'13' 杨名时(1661…1736,谥文定),科甲领袖,为世宗语,因被劾革职,待罪云南。皇四子曾问其师蔡世远,杨名时何许人也,蔡答:“今世而有尧舜君民之念者,江阴一人而已”。雍正十三年冬,召用向所废置故老大臣,公首被召,天下想望风采。既入觐,天子召对良久,益陈利害。诸仁政将次施行,而公遽病,薨,寿七十七,参见《小仓山房文集》卷2等。

'14' 谢济世曾“私注经书”《大学》,其中“拒谏饰非,必致拂人之性,骄泰甚矣”一句,为世宗所痛斥。

'15' 其大旨以为:人君耳习于所闻,则喜谀而恶直;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心习于所是,则喜从而恶违;自是之根不拔,则机伏于微,而势成于不可返。愿皇上时时事事常存不敢自是之心,《啸亭杂录》卷7《孙文定公》。

'16' 《小仓山房(续)文集》卷33。

'17' 乾隆六十年十月上谕:从前皇祖升遐时,皇考即欲行三年之礼,经王大臣等再四敦劝,勉从国制。皇考龙驭上宾之日,朕亦欲仿行古礼。尔时王大臣等亦曾奏劝,朕皆不允。因奏知圣母皇太后,蒙严谕:皇帝此举差矣。我朝旧制,服孝不应薙发。设三年之久不薙,与前代汉人蓄发何异。且祭神最为吉礼,若因不薙发,遂三年不祭神,更非吉事,且于国典有关。此断断不可之事!朕初未念及此也。彼时即祇遵圣母训谕,不敢泥古。将来嗣皇帝如亦欲仿行古礼,当思天子之孝,与士庶异。我皇清之制,与汉姓殊。

'18' 《清史稿》卷356《洪亮吉传》。《啸亭杂录》卷1《纯皇初政》:一时辅佐之臣如鄂尔泰、杨名时、朱轼、赵国麟、史贻直、孙嘉淦,皆理学醇儒,见识正大,故为一代极盛之时也。

'19' 《李朝实录》,英祖朝,第44册,卷47,英宗十四年二月(乾隆三年),领议政李光佐(东京)学习院东洋文化研究所,1965年版,总页124。

'20' 《李朝实录》,英祖朝,第44册,卷49,英宗十五年七月(乾隆四年),使臣徐宝玉(东京)学习院东洋文化研究所,1965年版,总页173。

'21' 参见《乐善堂集》,鄂尔泰、张廷玉、朱轼等序;其少年读书之书屋“颜之曰‘乐善堂’,盖取大舜乐取于人以为善之意也”,集因以是名。

'22' 见《乐善堂集》卷1;雍正十三年十月,上谕:“皇考尝以朕为赋性宽缓,屡教诫之”;萧姡В骸队老苈夹�唷罚海ㄓ赫�┦��辏�洗�唤裆希�第吞�尤氏停��茏辔奚蹦旮�⒓俺�抑钍拢ò矗菏蹦晔�逅辏�J本俪�抟蝗搜约耙病=裆系羌�螅��晗R⒅巫铮�云溆�舷V迹�莶泄侨庋伞0矗核登熬洹胺侨饰抟缘闷湫摹笔嵌岳习傩眨�笠痪洹胺强砦抟园财渖怼笔嵌猿枷拢�辔�唤猓��镂牧肌⒄沤堋⒅S来ā肚�〉邸罚��战逃�霭嫔纾�2005,页23。

'23' 乾隆三年八月癸未,仲秋经筵。讲毕,上曰:“夫子历论尧舜禹汤武王授受之旨,而统之曰:宽则得众,信则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