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部分 (第1/4页)

么的,让他们知道器官之类的知识。还有血液,最后再把什么进化论给鼓捣出来,估计就够石破天惊了。

至于化学,实在不行就交火药知识,当然,在知州府邸是不能搞的,免得炸死自己。先给他们一点甜头,让他们有股观念就成了,等他们大了,再把这等人才送到哪个孤岛去发明什么黑火药白火药红火药,最好能让诺贝尔这家伙在后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研究了!

不得不说,沈欢地目标是宏大的,远景也是憧憬得无人可敌!这些学生,让他看到了无比的希望。然而,这也只是希望而已,到底如何,还得看以后。至于现在嘛,还是把孩子丢给欧阳发多教几个字先,他自己就躲在一边鼓捣教程。快过年了,有什么先过个年再说。

不过这时候,看到欧阳发与孩子打成一片,大得孩子的欢心,他就吃醋了。他也没想到欧阳发这个启蒙老师,能把课上得这般有趣。像什么三字经论语之类的东西,他信手拈来,舌灿莲话,愣是把孩子们忽悠得大是景仰佩服。别说孩子了,就是沈欢,也想不到欧阳发还有这一手。

本来是让人家厌烦以报昔日之仇,现在看对方怎么都是一派愉悦的没有,难道说,自己地计划流产了?

沈欢又恨得牙痒痒了。

不过这次他来不及使出什么手段,有些事,又牵绊了他。十二月十五一过,海州聚集的富豪越来越多了,大多来自其他州县,都是为了他们地印刷技术而来的。

十八日这边,周季不负众望,从东海回来了。这个月,他颇是奔波,先是到东海,再到扬州,之后回东海,再到海州。如此奔波,当然劳累,人都瘦了一圈,脸上的肉都像给人家减了一样,憋了下去。让沈欢看得好不心酸,大是歉意。周季却不以为意,只说当是减肥,没有什么。

一回来,他就像沈欢交代了这个月所做之事。扬州的厢兵都调到了东海,钱也发了一半给他们,从今之后,这些人,不再是军籍,而是平民了。一到东海,他就安顿这些人。因为之前已经让海州的那千工程兵在做准备了,一个月下来,在沿海建够了让他们居住的地方。

这两三千人,在郭逵派遣从西北带来的亲兵亲将的帮助下,查清了沿海几里的地方,让当地一些人家搬迁,付以钱财。当然,不愿意搬走的,以后就是盐户了,不再那么自由。说到这里,周季大是赞扬郭逵那些兵将,说没有他们地帮助,还真难让这些人听话。这个沈欢容易了解,他把海盐之事说与郭逵知道,不就是看重了他治军治人地手段吗?有了他们雷厉风行的军事作风,事情往往要容易得多。

安顿完毕,就是划建盐场与建设海港了。这些都以谋划好,地也圈好,只要动手建起来。有了海州本来工程兵地带领,扬州那新来的两千厢军,也很快投入了进来。在周季回来地时候。工程已经开始。不过他想起海州城还有拍卖要进行,无论如何要赶回来,把手头上之事交给信得过之人,赶紧奔回海州城。

周季不在的日子。沈欢已经把拍卖印刷技术做了计划,写成文字。上面怎么做,怎么规定,都有了策划。照沈欢的意思,现在来地商贾堪堪覆盖大宋一般的州路而已。为了保证人家了利益,除了每路的大州,基本上每路只会卖个一两个商贾。

按照规定,这些商贾,卖得技术之后。就都是他们的了,以后都不需再付钱。不过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如果他们把技术又卖个别人,他们有权力分得一半地收入。这些都要白字黑字写明,免得以后有了纷争难以判断。这是沈欢为了保证印刷技术不至于泛滥做出的规定,有了这个规定。应该可以稍稍控制市场上的出版混乱。想必不会有商贾傻到免费或者低价转让技术吧。

另外,还有一个规定。那就是这个技术,不能卖个外国之人,至少,没有朝廷的同意,是不能卖。规定上还告诫他们,一定要谨慎高丽倭国还有交趾的盗窃,要警惕不要让他们骗了技术。更不要给人家高利就收买了,为此沈欢不惜恐吓他们,如果发现,将会给官府以叛乱罪名流放或者杀头。另外。儒家等经典书籍可以卖给外国。但是有关冶炼等技工技术类的书籍,不能卖。发展一旦海关或者边关查到,亦是同罪!

沈欢如此谨慎大原因。不说也知道了,就是要警惕这些养不熟的狼崽盗了技术过去,反过来欺压大宋百姓!就算一时难成气候,不代表未来不行。最好,要在大宋发展前进了好几步,才能给他们一点甜头。

这些规定,都是明文写着,又官府的名义出面。商贾虽然重利,可想来也不会冒着杀头的危险去做。再说可以让周季在会上就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