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新生活

康熙三十八年。

远离战争之后,人们平静安和的生活。时光,也仅仅成了繁华京城了然无味的点缀。人来人往的国子监大街上,新建不久的皇四子府邸,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烁出点点金光。万福阁下的铁马叮咚作响,隔着高高的墙壁,有纯净的花香袅娜飘过。午后,有人在抚琴。琴声轻扬悠远,像微风一样吹去了阵阵燥热。听的人只觉得浑身都玲珑剔透起来。

胤禛散朝之后,又去三阿哥那里坐了一阵子,这才回来。隔着回廊,就已听到琴声。他便收住了脚步,凝神听着。那琴声清淡曲折,如泣如诉,回风流月,难以言说。他忽而心头又升起最近常有的那种感觉。他觉得,那个人其实只是一个幻影,是他自己的想象而已。有一天,这如梦呓般的景象,会悄然逝去。独独留他自己在人世间。他被这恐怖的念头攫住了。很久不能清醒过来。

“阿玛!阿玛回来了!”直到那清脆的童音忽然在背后响起,他才醒过来。想也不用想,一定是弘晖那个小调皮鬼。他脸上露出和儿子一样好笑的神情,突然回转身,大笑着抱起小家伙,一下子举过头顶。

“来,让阿玛亲亲!”他敏捷有力的双手,抱起孩子用脸紧紧偎贴着他。刚才的恍惚一下子就消失无踪。孩子粉嫩透明的肌肤,带着纯洁的温度。安抚这年轻父亲的心。

“晖儿,快下来。不要乱抓乱踢的。弄脏阿玛的衣裳。”恪宁听到孩子的笑声,早急急赶出来。这个时间,弘晖该是在午睡。她上前想把孩子接过来,胤禛却抱着弘晖躲开,一边笑道:“你额娘又要让你去睡觉了。阿玛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从来不睡觉。你小子要像阿玛一样!”

“别胡说了,孩子都让你教坏了。”恪宁嗔道。一手轻轻拍了他一下,自己却也忍不住笑了。

“男孩子就是要调皮才对。”胤禛放下弘晖。小孩子一下蹦到母亲怀里。圆圆的小脸蛋笑得红扑扑。“额娘,要抱,抱抱。”恪宁抱起孩子亲了亲,又送到嬷嬷怀里。点头让她带孩子下去。这才回转身,牵了一下胤禛的衣袖。低声问:“十三弟那里怎样了?”

胤禛头一沉。屏息敛气道:“妃母那里不见好,躲不过就是这个月了。十三弟虽年幼,到底是聪明孩子。如今只是整日守着。一刻不肯离开。其他得倒也看不出什么。我却还是担心。”

美丽的后宫嫔妃,有多少在这样青春的年纪逝去。他们也是青春的。青春站在死亡面前是这样的无力和凄凉。面对死亡,成了皇族孩子的成人礼。

恪宁长出了一口气。远离那个皇宫的生活,真的很美好。她可以如自己心愿,花前月下,对酒当歌。只是,牵挂的人多了,到最后还是躲不开。她想起胤祥年幼顽皮的眼睛,如初起的晨星,散发着稚嫩又灼灼的光芒。让人止不住的怜爱和羡慕。他的母亲,又是这后宫里最美好苍白的一抹背影。因为那美好,结局是不忍逐读的悲凉。

炎热的北京城下起了小雨。缓解了多日的烦躁。寻常百姓的欢愉之声遮住了紫禁城的哀伤。那一天,胤祥的母亲去世。谥为敏妃。

胤禛把在丧礼哭晕过去的胤祥抱回来。孩子昏睡了一天一夜。他也一步不肯离开。渐渐到次日黄昏,才有了好转的迹象。恪宁端了汤药,一点点喂给他。胤祥几乎喝不下多少,又都吐了出来。

胤禛接过恪宁手里的药碗。兀自往嘴里送了一口。唬的恪宁忙要夺下来。胤禛摆摆手道:“太苦了,他喝不下去。就让他随心的难受吧,哭也好,总比憋着要强。”说着将碗撂在一边,坐在床头,轻轻抚着胤祥的额头。

“没事了,就快过去了。你不要吓唬哥。”

“别只是哽咽,大点声哭出来。胤祥,胤祥。”他笨拙的抱着弟弟,可是好像沉浸在更大悲痛中的那个人,是他自己。他努力想要安慰的人,是他自己。

因为失去母亲的那种痛,他也曾经感受过吧。不是亲生却比亲生的母亲更加亲近和依赖的人。一样那么年轻,那么苍白,那么温柔,那么无奈的委曲求全活着的母亲。他们的母亲,像紫禁城的天空中黯淡的流云一样,在某个瞬间,静静的离开了人们的视线。

可是母亲离开了,独自留下的孩子,要承受多少痛苦忍受多少艰难才能继续走下去。前路漫漫,是一片虚无的黑暗。

恪宁退出来的时候,轻轻掩上了门。有的时候,她会不由自主的回想初次看到他的情景。安静,沉默,隐藏的很深的忧伤,很清瘦的身体和让人不敢亲近的神情。是不是第一次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和见到其他人不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