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耕地少,百姓多靠放牧为生,国家因此穷困不堪,所以前朝几代皇帝大多采取了一边打仗一边掠抢占地、以战养战的政策。到慕容承这一朝,终于养得兵强马壮,可以肆意开战了。他再也不能无所作为了。

慕容承选择了向靖朝发难。汉人的国家虽然强大、子民团结,但总逃不过盛极而衰的历史命运。靖朝经历前面两朝盛世后,如今为帝者荒淫暴虐、好大喜功,为官者*无能、勾党结派,更有宦官弄权,民声载道。靖朝帝国的车轮即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泥潭,慕容承很想轻轻帮他推上一把。

攻打凉州的命令很快就派到了宇文龙头上。宇文龙是年轻将军里的翘楚,带兵以来二十七仗无一不胜,又是国中大驸马,他没有选择的余地。

纵然有选择的余地,他也不会选择抗命。攻打凉州是么?打就打呗。此次战役跟以往战役也没什么特别不同啊。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收集凉州的所有资料。

凉州城东北为长城围绕,以抗蒙古铁骑。西南西北皆有陡峭山岭,西城墙将南北山岭巧妙地连接在一起,长十数里,高五丈,厚两丈,只有一个西门。若从西面进攻,而西门关闭,当真是只有插上翅膀才能飞进城里。还有一个东南门,却在西城墙与山岭围绕中,想要攻打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凉州现为靖朝甘肃镇分守凉州右副总兵官周泰镇守。这是名义上的。实际上,靖朝梁王李墉世袭藩地就在凉州。凉州内所有将士都要受李墉节制,是故他才是凉州的真正主将。

凉州守军武器十分犀利,刀枪弓箭等冷兵器不说,还拥有数十门铜制火炮,千杆左右的鸟铳与火铳枪,这对于进攻一方是噩梦般的存在。守城士兵有五万之多,但半数为老弱病残,不能征战。

此城是靖朝的西部门户,出去后面对的就是西燕铁骑,其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便是派十万将士防守也不为过。但当朝皇帝李铮生性多疑,唯恐各地亲王坐拥大军杀入京师,是故特别限定,各路亲王手下兵马不得超过两万,而防守边关者拥兵可以多些,但也不能超过五万。

五万兵马,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对于攻方的宇文龙来说,实在是太多太多。宇文龙想了几日,终于想出一个计策来,可以让这五万兵马少上一些。

两个月前,他派出本部兵马中的两万人驻扎在凉州城西的十里坡。凉州城外巡防的靖朝游击将军发现后,火速报告上级军官。一级一级上传,报到李墉耳朵里。

李墉微微吃惊,不知西燕派出大队人马,是否要攻打自己的凉州城,但抱着防患于未然的态度,他还是命周泰传令城内所有将士,小心守城,不得疏忽。

三日后,宇文龙命前驻兵士趁夜在凉州城外西北、西南扎下数不清的帐篷,再派手下一万轻骑兵,在城外圈地布阵,摆出一副即将攻打凉州城的样子。轻骑兵对于两军对阵大有裨益,可攻城就不那么好使了。宇文龙如此调遣,也只是为了给凉州城形成巨大压力。

这下纵使李墉坐得住,手下的谋士将领与凉州知州一干文职也都坐不住了。凉州城虽然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但是西燕国派出如此多的兵马来攻,恐怕也守不住。

李墉老成持重,想先探知对方军马一个大概的数字,从而据此制定策略,所以派游击绕道南门出城查看,早被宇文龙的卫兵抓个正着,全部砍了脑袋。于是城内靖军对城外西燕大军底细一点不知,只能从满地的帐篷与撒欢儿的骑兵身上得个假象。

是的,没错,城内守军号称五万,李墉自己却知道,真正可用的兵马只有一万不到,其他大多数都是老弱病残。而这些所谓的“精兵强将”都是当今天子李铮亲自派过来的,只能收下。一旦开战,这五万残兵又怎是城外那些如狼似虎的西燕兵的对手?

没奈何,他与众多谋士商量后,疾亟派人前往兰州府找甘肃镇总兵官借兵。

战事未起,王爷借兵,甘肃总兵官不敢应承,火速派人上表教皇帝知道。皇帝李铮倒也大方,听说西燕意图开战后,马上传旨甘肃总兵官,速援兵一万,粮草若干。

援兵多半个月才开到凉州,暂时稳定了凉州城不稳的民心军心。

宇文龙听到消息后只是轻笑,翌日再派一万攻坚兵,在凉州城西五里外遍插战旗,兵士在旗前成横向交叉排列,再派一千兵士,推扶各种攻城器械如抛石机、云梯车与巨木轮车立于阵前。

此时在凉州城西门城楼上远观,城外俱是西燕人的兵马器械,几乎可以说是铺天盖地,无边无际。西燕国的黑龙军旗迎风飘摆,霍霍作响,更衬得西燕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