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梁涛一愣,“县城?贼兵攻打县城你惊慌什么?华南村离县城很近么?”张小虎被梁涛问的一愣,暗思道“是啊,又不是打到我们村,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思及此处,他不禁挠挠头,朝梁涛讪讪一笑。梁涛见他如此模样,也不取笑他,与他一起走出门去,一边问他到底是何事。

原来昨天晚上,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伙强人,约摸四五百人,竟然想偷袭华阴县城,幸好把门的门卫眼尖,远远的瞅着不对劲,急急忙关了城门。华阴本是小地方,靠着城里的衙役和其他杂七杂八的守兵之流凑了百十号人堪堪守住城门,又由知县出面号召城里大户人家出人--也就是家丁,又凑了百八十号人,总共两百来人,加上城里的青壮三四百人,又依仗城墙之地利,一时间贼人到也攻不进去,但城里人数也不占优,也不能拿他们怎么的。

原本知县和财主们应该松一口气,可贼人就是守在门口不退,这都几天了,除了主攻的南门之外,其余三门又都有人看着。城里的大户或是要做生意、或是要这样那样的出城办事的,这也不是个事。

于是知县和城里的大户商量了几回,决定由富户出些钱粮,让知县通知周围的里保,让他们组织青壮前来壮壮声色,好吧贼人吓跑。华阴县是个小地方,可周围农村的青壮扣去外出的总有个两三千人,随便来个几百,加上城墙之利让这群贼寇感觉无利可图,他们自然也就退了。于是昨天夜里知县挑了俩机灵的,许以厚利,让他们带着文书从城头放下去求援了。

邻近的村子都知道了,知县大老爷许了好多钱粮,甚至还有可能得军功,军功啊,大明自洪武皇帝开国以来,渐渐重文抑武,只是对普通人家来说,读书求取功名实在是可望不可即的事,还不如走武职、杀几个贼寇立些军功来得好。所以军功却实在是个好东西,要是斩杀了几个贼寇,那赏赐的财物能一家老小吃上好些日子,省着点吃好几年全家不会饿肚皮,反正这年头贼寇多得是。陕西一带又多为古秦之地,民风彪悍、尚武,所以一闻由此好事,各个摩拳擦掌。

是以一大清早,全村的棒小伙都集中在村正这里,摩拳擦掌个个都视贼寇为无物。眼见村里最勇猛的梁涛过来了,一伙人纷纷过来围了过来,七嘴八舌的朝着老梁吐着唾沫星子,无非就是拉梁涛一起去,毕竟真上了战场多个猛人总是多份安全不是?

这时村正也走了过来,村正姓张,已年过半百,和张小虎是本家。他朝梁涛一拱手,面带微笑地说道:“梁小兄弟,知县大人有命我等不得不从啊,我正思量寻个带队的人,不知梁兄弟”他话还没说完,周围的汉子早已呼啸不已,纷纷云带队非梁涛莫属。

梁涛微微一笑,朝周围摆了摆手,示意大伙安静,众人也纷纷听他,由此可见梁涛数月来很得乡间民心、人心啊。梁涛说道:“长着有命,焉敢不从?”众人闻听大喜,纷纷大叫欢呼。

很快,各家汉子都从家里拿出狩猎的工具,纷纷聚在村头。梁涛打量了一下,虽说拿的武器杂七杂八,但好在还是有杀伤力的。这个时代民间是不准私藏武器的,不过好在山边都是猎户子弟,有些猎具倒也正好派上用场。

梁涛见村里的男人除去老的少的,还有体质弱的,六十来号人都到齐了,于是站在一块站到一处土丘上,他打量了众人一番,突然朝着众人厉声说道,“诸位,我们现在去救援县城、赶走贼匪,那可不是去玩的,虽说有赏赐拿,但咱们得有心理准备,搞不好真会死人的,还有人要退出么?”

众人先是一愣,随后醒悟过来,梁大哥这是为他们担心呢!于是纷纷叫道“梁大哥你放心吧,这年头,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再不拼一把一家老少都快饿死了”

梁涛闻言脸色减缓,说道:“既然如此,我等便出发吧。”梁涛把人分成6队,由他们自由组队,自选队长,而自名为大队长。六小队队长分别为赵年、赵丰、李大锤、钱新、陈科、胡海,都是村里能服众的汉子。

赶了一天的路,路上碰到几股同样的“民兵”,都是华山一片的,合在一块几百号人,浩浩荡荡倒也有些气势。

未时(也就是下午三点左右)赶到了华阴县不远处。贼匪一看人挺多,先是自个有些骚乱,却既不退去,也不敢拦,把他们放进城去。

陆陆续续,又来了两批,整个城里有了上千号人马,知县把军械库打开,人人都拿了件刀枪,梁涛瞅见一根狼牙棍,使了两下,感觉挺顺手,也就使唤着用了。

知县随后又拿出了“珍藏”多年的几百套军服,不够的手臂上扎块布,算是自己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