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 (第1/4页)

�恚�幼铀锼锘鼓苡谐鐾分�眨�

一人却越出道:“大人,我等既去降那大金,莫不如带上些许功劳前去。”此人乃是李应元,腹内素有坏水。

哦?众人纷纷讶然,随即应和道:“该是如此。”

投名状愈隆重,日后的待遇愈好,信任愈深。

“报~~叛军来使乞降!乞降!”

什么?

乞降?这就降了?

明军总账里的各路官员纷纷讶然,为祸山东近一载,这股贼寇,终于降了么?早该如此了!偏要吃那刀兵之苦才晓得厉害。真他妈贱骨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速速带那人过来。”朱大典冷哼一声,心中暗喜却故作威严道。

一长相极其猥琐之人弓着身子片刻便被带入了营帐,他一入内,当即哭了开来,“诸位大人安好,小的陈光福参见诸位大人。”

朱大典重重哼了声:“放肆,干甚事公然哭哭啼啼做那妇人状态,成何体统?!”

趴在地上的陈光福这才收起一把鼻涕一把泪,直起身子泣声道:“诸位大人,我家孔大人及其帐下诸兵将亦是迫不得已才走上了此路,实在是迫不得已啊!等大错铸成,想回头都难啊。”

帐内诸将纷纷嗤之以鼻,你就编吧,尽情地编,可劲的编,傻子才信你。

“我家大人幡然醒悟,便不欲在与天朝大军自相残杀,毕竟我两军原是一家呐。”

朱大典缓了缓脸色,随即前倾着身子对他说道:“既如此,你家大人为何不开城迎我大军入内?”

陈光福嗅了一把鼻涕,继续道:“非是我家大人不想,然而事已至此,登州城上下要大人一个保证,这数万大军的性命若是大人事后反悔”

“混账!本官岂是如此不要脸皮的人物。”朱大典大怒,然而他也不多说,叛乱的人想要重新归顺,需要个保证,也是人之常情,毕竟那陕西的洪承畴不就是专杀降的嘛!

他继续问道:“你登州城需要什么样的保证那?”

陈光福眼中狡黠一闪而逝,他继续装可怜道:“请王师效仿霍去病河西故事。”他随即一下匍匐在地请命,再不肯多言。

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西故事

霍去病河西故事,是指汉朝之时,大汉对匈奴发动了两场河西大战,河西的匈奴浑邪王俱败北。

于是匈奴单于想狠狠地处理一再败阵的浑邪王,消息走漏后浑邪王和另一个匈奴王休屠王便想要投降汉朝。汉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黄河边受降。

当霍去病率部度过黄河的时候,突然匈奴降部中发生了哗变。面对这样的情形,霍去病竟然只带着数名亲兵就亲自冲进了匈奴营中,直面浑邪王,下令他诛杀哗变士卒。那是霍去病只是个青少年--那一年他才19岁,他的气势镇住了浑邪王,同时也镇住了四万多名匈奴人,他们最终全部投降。

于是“河西受降”也成了霍去病青史留名的重要功绩之一。今日我们知道霍去病如何了不起,然而若是没有这场河西受降之事,霍去病的名声恐怕会打几个阶梯的折扣。

当年那是怎样的胆量和气势,以一己之力尽降四万匈奴。于是今日,那场个人的大冒险成就了霍去病无尽的威名,他至今尤为人所思忆,那便是荣耀和功名!那便是丹心流传万万年,那才是文人将帅所追求的搏个功名万户侯。

朱大典犹豫了,帐内诸部官员亦是面面相觑,想不到贼军还有如此见识,还晓得河西受降的典故。

“你且下去,带本官与众位商议片刻。”

陈光福在此臭了把鼻涕,一脸无辜、人畜无害的样子随着监视他的卫兵走出了营帐。

朱大典当即发问道:“诸位,可有看法?”

众人纷纷低声讨论起来,却是不敢乱出主意。

唯有谢琏,他眼珠子一转,心头开始盘算,如今乱军已是强弩之末,三面被围,水门虽未被破,却是大海死路,量他插翅也难飞,如此--

他压根就没把渤海对面的后金算在里头,堂堂天朝人物,不降泱泱的大明,岂会去投奔那粗鲁的野蛮人?

“大人,您乃是一军主帅,岂能轻赴敌营赴险?下官虽不是大人物,却亦是国朝地方大员,一方巡抚,若大人不弃,便有下官代大人赴那虎**一趟。”

大义凛然,当真国之栋梁也。

“好。”朱大典不禁击掌赞道:“谢大人果真国朝忠义之士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