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 (第1/4页)

京畿就像一片沼泽地,四面八方全是坑洼。

辽东建州的局势虽然并算不上笈发可危,但也不尽人意,唯一可喜的是巴图海击败了喀拉喀骑兵,扩展了数千里疆土。

一想及满清的主力女真骑兵,皇太极的头就大了起来。如今的满清骑兵,和入京之前的简直判落两人,以前骁勇的战士,一入北京这介。温柔窟,就完全变样了,从每日上朝的将领身上,皇太极能敏锐的感觉到,勇敢的气息正在一步步的远离这些大清的勇士。

无数的大清将士渐渐吸收了明朝军卒的痞子脾气,不断地强抢民女,掳掠,各地汉人官员敢怒不敢言,而在满人官员眼里,这是作为一个战胜者的胜利,理所当然,他们当然不会阻止,皇太极坐在紫禁城里,竟然再过了个把月后才知晓各地为此多出了无数的股乱军。

无数的大明京畿百姓愤怒了,夺妻之恨、辱女之仇,不可不保啊!

皇太极猛然发现,北京竟是一个庞大的死地,就像一锅温水一样,一点点的将整个大清像青蛙一样给蒸熟了。

枭雄般的手段,他在一次次的施展之后,突然感到一股疲惫。

一批大清的将领被斩首,虽然安抚了诸多大明的奴才,但是后果就是许多的大清将领对他这个大汗,哦不,大清的皇帝心生不满,因为他们需要劫掠,这才是草原人需要和喜欢的生活。

满汉的矛盾也仅仅是暂时安抚下去而已,等到下次再次被激发起来之时,它只会更加汹涌。

昭武四年年关前,大明小皇帝朱慈恨以破奴非一朝一功也,乃以南京为陪都,举朝南下。

大明的气象如今是越来越好了,再史上由于东被建奴和陕西流寇,大明朝廷不断地加税,百姓苦不堪言,然而现在,税不但没加,反而在逐渐废除一些不必要的什么辽饷、练饷、人头饷等等,而且各地的官员监察力度也越来越强,不少贪官污吏无论后台多硬,纷纷落马。

大明首设全国监察司,以历史上脾气最硬的史可法为首、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刘宗周等人为辅,代天子巡视各地,百姓凡有冤屈者无不得其申诉,一时间国朝各地百姓闻史宪之史可法字之名无不欢欣迎之。

陕西、山西的天灾个严重,但在前几年尖规模强制推广了红薯等抗灾仁册心,两省的灾民特别是靠近大同的灾民已然不再会出现易子而食的惨象了。

陕西的流寇队伍如高迎样、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已经被从太行山中赶入了京畿之地,而老回回则投降了国朝,这是前几年的事了,也是他们铁板铁板铮铮上在当时的局势之下唯一的选择。

失去了头领的陕西流民虽然依旧在天灾之下不断发生大大小小的暴乱,但好在老百姓靠着生命力顽强的红著等作物还能有一口吃的,国朝的府库里开始有了余钱,各地的赈灾”从江南各地买了粮食运到陕西还是十分及时的。

天启年间的河南巡抚杨作揖、淅江右参政林日瑞又分别调任陕西和甘肃,使得大明灾情最重的两地的吏治得到有效的管理,又以礼部右侍郎蒋德骡为山西巡抚,这些人都是素有贤名之人,以前都有冒死直谏崇祯帝或者在魏阉党政之时不与之同流的好名声,都是值得委以大任的。

台湾自收复以来,官府用各种物资如食盐、丝绸其他蔬菜粮食与台湾百姓等价交换或者用钱财收购当地的粮食,台湾本就物产丰富之地,而人口虽然不稠密,但光是汉人经过上百年的繁衍和从各地迁入台湾岛的人口就达到了十万之数,还有人数更众的高山族百姓,于是成批的粮食被顺利的买入了中原。

除此之外,朝廷针对各地的藩王及其子孙也做出了政策调整。

根据户部和礼部对大明宗室的人口每年更新的记载及对他们每年供奉的支出记录,大约二十万宗室人口在大明王朝不得做官及经商的束缚之下,不得不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从而消耗了大明的无尽国力。

庞大的宗室,耗费了不知多少国家财富、民脂民膏,特别是明中后期,巨额的宗禄开支使人人的赋役负担日益繁重,也造成明王朝严重的财政危机。如嘉靖三十一年,全国税粮总收入为丛万石,而各王府的岁禄开支就达甥万石,占全国税粮总收入的概,供养皇室成员的开支超过了全部官吏俸禄的总和。王府多的地方负担更重,嘉靖四十一年,山西各粮仓存粮共口万石,而该省的皇亲年俸的总数却是引3万石。万历十九年,山西临纷全年税收的最大开支是支付亲王和皇室宗亲的俸禄占税粮的继%和税银的匆2%,其次才是军饷占税粮的丑,和税银的强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