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 (第1/4页)

新屋还是要在园子里的,到时候我搬出来去你院子里住几天就是。”静娴挖了一勺豆腐,蘸了酱吃了一口,小声嘟哝道,“皇后娘娘问了两次呢,说你教导崇安王辛苦,赏了我一匣子珠子——你教皇孙念书出什么差错了?”皇后可不是一句话说两遍的人。

林沫苦笑道:“是嫌我偏心,或者是嫌我不够偏心呢。”

秦王两个嫡子,次子年纪小些,还在吕王妃膝下承欢,齐王的庶长子烨尧亦在上书房里头,他生母是皇后亲自选的侧妃,出身不俗,人也有几分伶俐,只是林沫看那孩子不过庶出,却被宠出了几分邪气,连看崇安王都隐着几分轻蔑,心里不大喜欢,看他与其他学生并无二样。倒是花霖身份尊贵,勤奋好学,亦从不生事,叫他十分喜欢。又有瑞文更与他有一份濡慕之情,格外关照罢了。

皇后嘛,要么是不喜欢他偏疼瑞文,要么是疑惑他为何不帮衬着烨尧罢。他对瑞文的疼惜,果真成了这孩子的新的负担?

能有什么办法。

喜欢谁不喜欢谁,还能是别人能决定的?连他自己都决定不来。

静娴也没想到这一层,听了这话沉默了片刻,又把修朗学说话的乐事拿出来说了一通,瞅见太阳落山,天时渐冷,二人又都吃出了一身味儿,各自回房沐浴歇息不提。

第229章

皇帝本来也不是个好打猎的人;他从小武艺不算精通;不如兄弟们得太上皇喜欢;带去的几个儿子也就燕王的骑射像点样子;手底下人吹捧的时候不必脸红害臊。都是兴致缺缺的。加上京城虽然大事没有,小事却不断;本来也就是出来散心,告诉祖宗他们还没忘记武艺的,时候到了;半点没留恋地班师回朝了。

三王率群臣相迎,秦王打头;齐王楚王随后;皇孙之中,未有崇安王有爵有份位出席;其他的皆跟着府上王妃聚在太后宫里,等着皇上见完朝臣回后宫赴宴。原都是一块儿读书耍乐的堂兄弟,也唯有这时候才分得出差距来,还格外醒目。偏人家是太上皇养的,尊贵得理所当然。

齐王不是没个想法,只是连皇后都私底下骂他:“花霖是谁养的?烨尧是谁养的?都是陛下的亲孙儿不假,总得分个嫡庶,要是王妃侧妃养的都没个区别,那你同燕王调个个儿,你可愿意?有空琢磨这些,不若回去同王妃生一个,再不济,把烨尧养到王妃名下,同我啰嗦做什么!”原先觉得大儿子子嗣不丰,现下才觉得小儿子没有嫡子才叫麻烦。但她虽然是妇道人家,也明白太子只有一个的道理,两个都是她儿子,可是太子只得一个人做。

不过是老三还是老五,对她来说都没有差别,只要是她的儿子就行。

她还不至于蠢到觉得自己能在立太子这样大的事情上插话。该说的,该做的,十几年来都做完说完了,如今全凭儿子自己的造化。若说没有当上太子的那个就觉得自己可怜,真正可怜的兄弟连王爷都没当上,混得还不如老七甚至瑞文呢。老天爷可从来没许诺过对每个人都公平。

但老五这么偏着侧妃庶子也不是个办法,忠顺王当初那么得势,为庶子请封世子都能被皇帝压下去,她还不至于天真地以为老三老五兄弟和睦,互相关照有加。现在崇安王已经封了,老三只要不出什么大褶子,估计是要成大事了,她心里想着,要是真定了,得想法子断了老五的痴心妄想才是。

崇安王小小年纪的,穿得圆滚滚的,眉目清秀,比他父亲老实平淡的长相出色得多,就是皇帝也忍不住多捏了他几把,问:“最近书念得怎么样?”花霖扬起脸来,回了一声:“孙儿不敢辜负皇祖父疼爱。”

“勤勉方好,一会儿问你先生去。”皇帝笑了一声,祖孙合乐。

皇家也主张个抱孙不抱子,花霖是正儿八经的嫡孙,模样生得也好,老人家未免多心疼些,就是一向爹不疼娘不爱,连皇帝都觉得丢脸的瑞文,被林沫拾掇拾掇,去了一身缩头缩脑的坏习惯,竟也是个白净孩子,看着还不赖。说到底,王公贵家的孩子,就是五官平凡些,这样的吃穿教养,总不至于太差。他倒是不慌听儿子们汇报,先叫孙儿们依次上来行礼,又叫水游把两个小孙女儿留皇后那儿住两天,末了还有些遗憾。林沫家的修航满月以后,被静娴抱进宫一次给皇后谢恩,可惜只皇后见着了,说是雪白雪白的,小小年纪已经看出生得格外好,同泰隐小时候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可惜他竟没能见着。

罢了,等孩子再大一些,就是皇后也没法见着他了。

当年小八自己还是个小孩儿呢,一眨眼地,连儿子都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