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雄伟古殿,或画了秀水潆洄间一角斗拱飞檐。无论构图笔法皆精致细腻到了极致。

雨薇见他面露难色,略略沉吟道:“若论技艺笔法,你我自然比不上那些精细老到,可退之兄何不剑走偏锋,从一个意字上着手?”

“意?”退之不解。

“一幅画的精魂在其意境而非在其笔法,此画以道观为题,就真的要画上一座道观才算切题?我看倒是未必!”雨薇胸有成竹道。

“江兄的意思是?”退之疑惑道。

雨薇了然一笑,凑近他身边念了一首诗。退之眼前顿时一亮。他略一思忖,便走到案边提起笔来,挥洒之间一树冠盖成荫的参天古松就画好了,树下则画了一位斜卧石上风骨若仙的道长,和一位尚且年幼的道童,形态举止皆惟妙惟肖。

雨薇在一旁看了,不由地叫了声“好”。此时正巧亭中的道童来送笔墨,瞥见退之画上的小道童衣着模样颇像自己,也就好奇地凑过来看,谁知衣袖拂过,带翻了桌上一个水碗,一碗洗笔水系数泼洒在了画纸上,小童吓地惊叫出声,慌乱地想去擦,却哪里来得及,水渍在洁白的纸上迅速化开,晕出一大片浅灰淡墨……退之搁笔叹息,看着那小童瑟缩样,却也不忍苛责,只转头道:“雨薇兄,看来这关过不了啊……”

“那倒是未必。”雨薇一笑,也在案上拿了一支笔一碗水墨,一扬手,又将手中的水墨也泼在了纸面上。

“雨薇兄!这是作什么!”正在郁闷中的退之不由气恼起来。

雨薇却是含笑不答,只是将手中笔蘸了墨,迅速地在纸上点染勾画起来,一手画着一手还继续泼墨。不过寥寥几下,图中便出现了层峦的山峰,和连绵的远山……她这一画法,引得旁边不少人侧目或过来围观,众人的眼神也从好奇变为了惊讶,最终变为了惊叹!

雨薇心里却清楚地很,她只是小学时在少年宫学过几年国画班,后来学业紧张也就荒废了,若论技法远比不上在场的这些鸿儒,只不过她依稀记得,泼墨山水那是唐宋后才有的,汉魏时她这样的画法简直匪夷所思。故而,且不论画的好坏,她的举动就足够让人新奇不已。

少顷,画作已成,雨薇吁了口气,抬头一看,这泼墨的效果竟比她想象的好,而整幅画近景写实、远山写意,虚实结合间倒也别有一番气韵。她慰然一笑,将手中的笔递给退之道:“这留白处的题诗,就交给刘兄了!”

呆愣了好半天的退之这才回过神来,提起笔,将雨薇适才念给他的诗写了两句在了上面,那行草竟是出人意料的飘逸灵动又不失风骨。

“好诗,好字啊!”身旁已有人惊叹出声,更有人直接念出了诗句。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有人道:“以齐云观为题,却不画古观神殿,而以云山飘渺,古松仙道入画,果然是独辟蹊径……”

又有人道:“好句云深不知处,更是切了观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吝为神来之笔。”

雨薇倒是未料,一幅画会引来这么多溢美之词,心头不觉有些飘然,但更多的却是不安,她的泼墨画法纯粹是哗众取宠,笔法稚嫩到不值一提,诗句则盗用了贾岛名篇,且有断章取义之嫌,若没有刘退之极有灵性的画功和书法打底,只怕是成画都难。

“此画意境极好,只是画功终究虚浮了些。”此时,一个淡然温雅的声音传入雨薇耳中。她蓦然一惊,抬头搜寻这说话之人。才见几步之外的上行石阶前,站着一素衫男子,眉宇之间透着独有的温和淡定,正是平原王曹睿。

“平……公子。”雨薇极力按住心头的诧异,略欠了欠身。

曹睿看见她,似乎也有一瞬的意外,但他很快又神色如常地回了一礼:“原来是江先生在此作画,是在下唐突了。”

“哪里?哪里。”雨薇连忙道。对上他清澈如水的眼眸,又勾起心里藏得很深的那个身影,莫名地她胸口一阵刺痛。而眼前的他却似全然未觉,苍白到无暇地容色中却带着隐约地疏离,只见他温雅地一笑,略辞了一礼,便转身拾阶而上。一身素淡的白袍渐渐隐于几株经年老枫之后,徒留下满目寂寞且妖艳的枫红……

“此人是……”注意到雨薇的怅然若失,退之不由疑惑。

“只是一位曾有过一面之缘的公子。”雨薇回过神来。

“那位公子可是了不得呢……”身旁有人议论,“这两关皆是他得的头筹呢……”

“他也来过关?”雨薇错愕。

“是啊,自然也是来拜访天机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