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写文难,求人写文也难啊。

杜十七从心里感慨一声,又向拦住的人打听了女子代书的具体地方,因为是要帮着豆卢汀写,文笔口气,自然要婉约些好,女子天性中的细腻纤敏,恐怕就是心思再细密的男子也无法模仿出来。

女子代书的地方,在园子的最里边,一片森然生凉的竹林中。

竹林前边,一湾流水,一座小桥,将世间的尘嚣繁华隔阻在外边。

桥上,站着一个紫衣小鬟,生的肤若凝脂,眉眼如画,虽是婢女打扮,却在举手投足间流露出脱俗的一段清婉来。

看到杜十七牵着马过来,那紫衣小鬟下了小桥,迎了上来,弯腰施礼,衣袂飘飘,自有一股飘逸之气,令杜十七也不由得驻足,被这个紫衣小鬟的仪容气度所吸引。

只见这紫衣小鬟微微一笑:“公子请留步,竹林之内,乃是女眷,公子若是求文代书,请将题目要求告之,青烟为公子传话就是。”

青烟。

杜十七心里赞叹了一声,这个紫衣小鬟人如其名,袅娜娉婷,真如青烟一缕,带着不食烟火的飘逸,丫鬟尚且如此,不知道她家小姐又是何等出尘脱俗、玉骨仙姿的绝代佳人呢。

心中赞叹着,就将怀中的一张纸条取出来,上边写着题目,是沈七城从昌安侯沈思的书房里边偷出来交给杜十七。

杜十七偷偷看过,不过一个字她也不认识。

叫做青烟的紫衣小鬟接过来,展开一看,微微笑道:“不知道公子这篇赋要用鲜卑文来写,还是要用汉文来写?”

杜十七愣了一下,她还真的忘记问沈七城这个问题。

青烟又是敛眉一礼:“或者,公子是求北凉文?柔然文?”

啊?居然会四国语言?

杜十七有些悻悻,忽然间有了个主意,听沈七城说,那个豆腐丁乃是马贩子,应该也没有读过多少书,认不得几个字,自己何不让青烟的小姐用汉文写上一篇文章来,豆卢汀,这个名字就不像是汉人,估计她也未必认识汉字,于是非常有涵养地一笑:“不敢烦劳你家小姐如此麻烦,只要用汉文写来就好。”

青烟说了润格的价钱,杜十七点头应允。

并没有急着拿钱,青烟在一旁的一张用竹根抠成的小桌子,放上一只精致的香炉,焚上一支极细的梦甜香,并告诉杜十七,香未燃尽,文必成章,否则文章白送,分文不收。

看着青烟袅娜而去的背影,又看看那支梦甜香,杜十七半信半疑,这香连二十分钟都烧不到,文章就写得了,难道她们家小姐当真是锦心绣口,满腹经纶?

好像只等了一会儿,周围的景色还没有欣赏够,香烧到三分之二的时候,青烟果然折身回来,手中捧着几张纸笺,上边的墨迹未干。

杜十七对于诗词曲赋并不在行,看过的也就是读书时学过的那些,其中还有大半还给了岁月刀光,等她接过来那几张纸笺,立时先被纸上的字吸引住,这字写得太漂亮了,令杜十七不舍得将眼光移开,而且除了用漂亮两个字来形容,一时之间,她也找不到更内行中肯的评价。

因为字的缘故,杜十七居然将这篇文章从头看下去,而且一字一句地读出来。

太行闻于洪荒,晋风尚朴未泯。

山之阿采日精,谷之渊聚月华,其泉铮淙涌出,冷冽寒神,清泠若鉴,以兹泉为浆,酿汾为底,佐广木之香暖,紫檀之香幽,公丁之香淡,零陵之香柔,复以当归、砂仁等十余味发香凝醇,养血舒气,和胃益脾,兼纳修篁之竹,披离之叶,浸而贮之。隔春夏,越秋冬,凭斗转,望星移,岁弥久而愈得滋味矣。

启坛之时,香若迢迢春水,绵绵晴丝,弥漫回旋,经日不散。色似幽窗桐影,江南竹乡,澄碧晶莹,淡逸生凉,故名竹叶青也。

若值芳春未歇,桃夭李媚之晨,携友呼朋,踏青陇蹈香尘,行至水流穷处,坐看云起漫时,以天为庐,铺地为席,素肴几味,罗列其间,以细精瓷盏盛斯酒也,仿佛三春之蓊郁,万木之青葱,

山河之俊秀,乾坤之萌动皆凝集斯酒之中,雅谈间浅斟低酌,其乐陶陶,优哉若仙矣。

亦或秋高气爽,四野垂云,丹枫流火,桂子烁金,聚故旧知音于峰峦之巅,松柏之下,流水之畔,举目万山木叶萧萧,千峰岚霭分和。添词联诗,对弈抚琴,以天地分吾喜乐哀忧,饮此琼浆,唇齿留香,沁人心脾,共松风菊韵饮下清秋,添诗情文趣泼墨挥毫,其文思如酒色青青,其襟怀亦无极也。

斯酒者青青,蓝田之玉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