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 (第1/4页)

徒元徽在意什么,冯玉儿现在完全了解,人相处了这么久,这之后几年,徒元徽对她好得真是一家人,冯玉儿再冷的心,也不免暖了。

皇家无父子,但是徒元徽还是期待有父子的,这次冯玉儿还是准备大胆说一回。

“臣媳之前说过,臣媳父亲事母极孝,只是这孝得又有些过,他当日听从祖母吩咐,曾纳过一房妾侍,只那妾侍不是个好相与的,鼓动臣媳那耳朵根子软的祖母一块欺负臣媳母亲,这事在平安县也算人尽皆知,父亲惧于祖母威仪,多少有些护妻不力,挺伤了臣媳母亲的心。后来,妾侍勾结其弟谋夺祖母钱财,竟差点伤了她老人家性命,以至祖母直到去世前,尽是缠绵床榻,全无知觉,臣媳父亲这时才明白自己竟是愚孝,未能善尽劝解祖母之责,自愧优柔寡断,才害了一家子不得安宁。”

甄贵妃早就打听过这事了,现在听到冯玉儿这会儿摊开,还是忍不住摇头。

冯玉儿接下来说道:“这便要再提一下如今东山府的知州白德恒大人,他与臣媳父亲乃是至交,白大人当时点拨,才使得臣媳父亲幡然醒悟,不但惩治了妾侍,还当着平安县百姓的面,和臣媳母亲和好如初,皇上、娘娘,臣媳父亲这性子由此可见一般,若不是后来破了拐子一案得到嘉奖,他早自忖无能,准备致仕了。”

“方才你说,让冯继忠撂挑子的主意是你出的?”冯玉儿说了一大堆,弘圣帝什么都没用心听,他想移开目光,却控制不住盯住了冯玉儿。

“臣媳父亲是个软性子,臣媳母亲更是不惶多让,只知一味地顺从,要不怎么能让个妾侍在府里兴风作浪呢,”冯玉儿叹了一声,“一家子里,臣媳还算稍有些主意的,如此只能臣媳这当女儿不孝,来替父母做主,倒是臣媳父亲也肯听我的。”

“说了半天,太子妃不过是想替太子脱了罪名。”弘圣帝突然说了这么一句。

“皇上误会了,这是冯家的事,太子还真插不上手。”冯玉儿连忙说道。

甄贵妃在一旁笑说:“你这孩子倒是真敢说,太子爷虽只冯家半子,可终究也是储君,难不成还得瞧你的脸色?”

冯玉儿连忙福身行礼:“皇上,娘娘,这公归公,私归私,说到公,臣媳父亲递请辞折子的事,之前太子爷并不知道;这私呢,从臣媳母亲到臣媳,加上个不懂事的弟弟,都盼着臣媳父亲别当这官,省得尸位素餐,给皇上添乱,冯家没人问过太子爷的意思,所以呢,他公私两头,都没沾上!”

弘圣帝心里头更加不舒服,仍坚持自己看法,不过语气却软和下来。

“任你如何替太子开脱,这其中必是有他的授意,你父亲做不做这个官并不打紧,只太子再这般不近人情,怕是会伤了众家亲眷的心。”

“皇上,太子爷有个在朝中做官,又没胆量胡作非为的岳丈,自是有益无害,他如何会不肯呢?至于皇上说太子爷不近人情,真是误会了他,便说钱家,如今虽老太太不在了,太子爷的接济却从来没断过,太子爷不肯善待的,是那些仗着同东宫沾着亲,便到处欺负百姓的人。”冯玉儿完全点名出来,

弘圣帝哼笑一声,过了半晌,猛不丁地问了一句,说道:“太子妃,你觉得太子能做一个好君王吗?”

众人皆愣住,都准备等着太子妃怎么回答。

冯玉儿总觉得弘圣帝这话中有陷阱,低头思量半天,小心回答说道:“回皇上,臣媳目光短浅,只盯着东宫那一亩三分地,说的自然也是最没见识的话。”

“说来听听!”弘圣帝淡淡地道。

“能嫁给太子爷,臣媳三生有幸,”说到这里,又道:“关于以后会如何,臣媳并不敢妄加猜测。”

“三生有幸?”弘圣帝心叹一句,起身道:“行了,朕先走了!”说着谁都不瞧一眼,便自离开。

甄贵妃站在冯玉儿旁边,目送着弘圣帝离开后,转头瞧了瞧冯玉儿,笑道:“太子妃你倒是挺敢说的。”

冯玉儿心里犹豫,完全弄不懂弘圣帝是什么意思。

“臣媳说的都是大实话,其实人各有志,臣媳父亲的心不在仕途,勉强他,又有何意思呢?”

甄贵妃摇了摇头去,这太子妃没了做官的父亲,这位子哪里稳?

倒是一心为太子想,但是男人哪里能信?

安公公带着人进到御书房准备掌灯之时,弘圣帝已在御座上低头沉思好久。

“皇上,天色已晚上,不如回寝宫歇息吧?”安公公打量着弘圣帝的神色,小心翼翼地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