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页)

他们吵吵闹闹到了上海,到达时已是傍晚,在现场大概走了遍流程,就去主办方安排的宾馆办了入住手续。隔天一早众人精神充沛,刚到现场,就听外面鬼哭狼号,尖叫声跟电吉他的solo混成一片,嘈杂的不堪入耳。

程悍走到舞台左侧,看到一哥们儿披头散发抱着吉他,穿着花红柳绿的风衣,随着鼓点在台上佝偻着腰走来走去,时不时还做出小鸡啄米的动作,然后鼓点渐进中他一甩长发,抖动双肩,活像只抽了羊癫疯的野鸡。

“诶嘿!”那哥们儿握住话筒,仰天嘶吼:“这现实太迷惘,只有死亡最具光芒,沉默的人流啊沉默的羔羊,沉默的羔羊啊沉没的河床……咿呀咿呀诶呀,死亡的歌唱,咿呀咿呀诶呀,用生命谱写我最真实的歌唱……”

他这边儿吼声不断,台下的人群也跟着尖叫声不断,眼见着大白天人群就玩儿起了人浪,不知哪个倒霉蛋儿被一双双手从头顶传递,拖向了无名的远方。

“苏日达也是真行啊,大清早的别是嗑多了吧?上来就这么嗨!”程悍瞧的啧啧感叹。

这厮的名听起来是很民族风情,实际丫就是一西北牧区放羊的,据他自己说:在他十六岁时,村里来了个支教的老师,老师负责学校的十项全能,啥科目都教。一堂音乐课上,支教老师骤然发现苏日达天赋异禀的音乐细胞——丫弹冬不拉的技巧好到令人发指,遂老师跟苏日达家人苦口婆心,把他带去首都,势必要把他培养成新世纪的音乐人才。

那老师是个摇滚迷,上至约翰列侬,下至邦乔维无所不知,他本想把苏日达培养成Led Zeppelin里的Jimmy Page,全世界吉他手里殿堂级的大师,教他作曲,诵读拜伦与济慈,从小打造他的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

结果事实证明,三岁看到老,泥里打滚的野孩子读了泰戈尔的“大地借助于绿草,显出她自己的殷勤好客”,充其量也只能感悟到冯唐笔下的“有了绿草,大地变得挺骚”这种粗俗意境。

苏日达深刻鄙视世界名流,认为“大家”不过是迂腐的酸儒。非要糟蹋自己的天赋,变成一个钟情于愤世嫉俗的死亡金属音乐人。

在程悍他们还在音乐路上苦苦摸寻出路时,丫就确立了自己的音乐风格,每次出场必定狼奔豕突,把自己长发飘飘的脑袋摇成一根疯了的拖把。

这根疯了的拖把谢幕下了台,瞧见程悍这伙人,顿时扎了个马步做了个发功的姿势,发功完毕几步助跑,一头扎进程悍怀里,

“小悍子,老哨子,我终于在有生之年又见到你们啦!”

程悍无福消受他的热情,龇牙咧嘴地挣开他坚实的臂膀,“我谢谢您还没死。”

苏日达脸上是灿烂的笑容,“你们什么时候出场啊,小爷我刚打完头炮,现场已经给你们热好了,上去捡热乎的就行。”

老朽当即不屑冷哼,“打头炮的都是虾兵蟹将,我们牢人今晚压轴,才不跟无名小辈凑热闹。”

“嘁,狗嘴吐不出象牙!”

“呸,野鸡插毛装凤凰!”

俩人王八看绿豆,见面必定互相诋毁。有这么俩活宝在,众人是无法专心享受音乐的,在后台主办方专门为他们准备的帐篷里备上好酒好菜,苏日达还开了瓶红星二锅头,奈何程悍他们惦记着晚上的演出不敢享用。陪着苏日达这个醉鬼呆了一天,结果晚上轮到他们上台时却突然换人了。

迷笛音乐节长达三天,全国各地的乐队纷沓而来,这种低级错误是从来没有的。可甭管问哪个工作人员,从他们现场的名单里都找不到牢人。

邵彻对比着两份名单,发现早半个月前迷笛公布的全阵容里是的确有他们的,连昨天都有,就是今天才没有的。

工作人员说:“这是今天早上上面才确认的名单,每年都有乐队因为意外来不了,所以每天都要重新订。”

邵彻:“可我们来了,为什么把我们从名单里划掉?”

工作人员:“那你别问我啊,去找总编问问。”

“总编在哪儿?”

“我不清楚。”

得,一问三不知,眼见今晚的迷笛就要散场,众人只好先回宾馆,可到了宾馆发现他们的东西已经打包放到前台,连房间都被人退了。

“这是有人在整咱们呢!丫别被我揪出来,不然揍死他!”

“先别管是谁在搞鬼,这会儿哪还有宾馆有空房,咱们今晚说不准得睡大街。”

正当他们准备把铺盖卷向大街时,苏日达这厮披头散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