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 (第1/4页)

顾老太太说了,她问老太太这样做对不对?

顾老太太说:“这么做很好,嫁去了大家族里面,就是要这么处事。”

嘉宜又说薛云霖对自己毫无保留,她是不是也应该向他坦承自己的添妆一事,不然老觉得自己对他不够坦承一样。

顾老太太:“晚点儿说,他也不会怪你的,你看这四百亩地的事情就晓得,他不会把那么一点儿银子看在眼里的,你就好好攒着吧,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好的,老祖宗。”嘉宜笑着答应,老太太的话无疑让她安心了些。

顾老太太又问她嫁过去之后,过得好不好,虽然看到她气色好,一看就是过得顺利的,但还说忍不住想问一问。

嘉宜说一切都很好,老祖宗不用担心她。

顾老太太听完长叹一口气,说:“好在嫁出去的孙女儿里面还有个过得好的,不然真是糟心。”

嘉宜听了就问老太太:“大姐和二姐过得不好吗?”

顾老太太:“可不是吗,嘉书一直不得太子喜欢,太子妃都生下皇太孙了,另外一个选侍也怀上了,可嘉书肚子还没动静,前些日子,你母亲进宫去瞧她,见她越发瘦了……还有你二姐,回娘家来找到你母亲哭诉,说她丈夫老是找她要钱花,这嫁过去一年多,已经花了她一千多两的嫁妆了。她要是不给他,他就威胁要收通房,要纳妾。她婆婆也嫌弃她,说她肚子不争气,这嫁过去一年多竟然没怀上,又说狄家就她丈夫一个嫡子,不能够断了香火。要是你二姐今年的年底再怀不上,开了春儿她就会给你二姐夫纳妾,为这事儿,你二姐回来没少埋怨你母亲,说她给她找了一个糟糕的男人,跟狄家的亲事简直糟糕透顶,她想跟你二姐夫和离呢……”

“和离?恐怕母亲和父亲都不会同意吧?”

“那是当然,哪有这样就和离的……”

嘉宜听了老太太的话只能感叹,这个时代对女人来说,婚姻简直是跟性命相关的事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孩子根本不能够选择对象,这才有那么多不幸福的家庭。

二姐嘉琴尽管在做姑娘的时候,又霸道又骄傲,可当她嫁了,遭遇这么多的麻烦事情,进退都难,嘉宜还是会希望她能够自己应对好婆家的事情,她不幸福,她这个当庶妹的并不会高兴。

嘉宜随后又去拜见了嫡母,接着去瞧了她姨娘和弟弟。

章姨娘本想留她在娘家歇上一晚,好好跟女儿说一说话,可又想到嘉宜新婚这才没一个月就回了娘家两趟,再要留她,怕她丈夫和夫家的人有意见,就也放弃了这样的想法。

两母女坐在东次间的炕上说话,嘉宜告诉她,她打算明日派个人去何家见姑姑,打算让舅舅一家人脱掉奴籍,然后安排他们到自己的庄子上去学着管事,因为她丈夫刚买入了四百亩地,那个是个大庄子,庄子上需要派人去管着。她想让舅舅和舅母去庄子上学着管事,长康看他愿意上学还是学做买卖,也帮他一并安排了。

章姨娘听了连说这样好,还说等了好多年了,总算等到嘉宜成人出嫁,也成了一府的少奶奶,可以做主了。

嘉宜道:“我早有这主意,多少年了,当年离开何府的时候我就想着这一天了。”

世权在一旁听了,道:“不如让长康来跟我一起上学习武,我也有个伴儿。”

嘉宜:“这也是你想的,也不知道舅舅和舅母做何打算呢。而且,长康即便入学也还是去薛家的家学里合适些。”

章姨娘接话:“你姐姐说得不错,你就把你自己管好就行了。”

回娘家一趟,嘉宜回到薛府,很快就派柳儿去了双庆镇的何家,将想要替舅舅一家人解除奴籍的事情对何家老爷和何家太太说了。

何家老爷和何家太太一听哪有不答应的,便对小柳儿说,让她回去禀告嘉宜,这几天就替章大宝夫妻还有他们的儿子解除奴籍,并说一切都办好了,他们会派人送章大宝夫妻和儿子一起上京。

于是嘉宜舅舅这边的事情就这么办妥当了。

那边,顾老太太托弟弟找了两个人,一个人姓江,一个人姓米,这两个人都是陶庆手下得力的管事,也替陶庆管过田庄,所以他听了姐姐派来的人一说,就挑了这两个人给嘉宜,说他们有经验一定会帮着嘉宜管好田庄。

这两人随后也见了嘉宜,嘉宜隔着屏风问了一些他们的话,就也定下来了江管事就派去管那个四百亩地的大庄子,而米管事则是帮着管自己的嫁妆还有老太太添妆的那两个小些的田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