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 (第1/4页)

说道:我们不能走大道回去,这一路上,恐怕还有人埋伏着,走小路。

那押送张书勋的官差还算正直,他也耳闻了一些流言蜚语,甚是同情张书勋的遭遇,更加敬佩朱圭的清正廉洁,他主动说道:你们只管去,我绝不会泄露出去的。

朱圭于是吩咐张书勋和尹壮图扶着自己,一瘸一拐地寻小路返回,途中张书勋和尹壮图也会交换着背朱圭走一程,就这样,他们回来了。

朱圭和张书勋,尹壮图三人来到金銮殿外,有守在外头的太监告诉他,圣上现在正在和大臣们在朝堂上商议大事,朱圭等了一会儿,还是没有等到散朝。

朱圭一着急,就往里面走,那太监跟在后面说道:朱大人,使不得,使不得。

朱圭也不理他,只管往里走,那太监看也挡不住,就赶在前头先进去,龙案前坐着的正是当今的乾隆皇帝。

乾隆正和大臣们商议今年的科考,理亲王是今科的主考官,乾隆正在听他的汇报,这时,传话太监匆匆进来,奏道:皇上,朱大人有事要面见。

乾隆道:朕现在有要紧事情商议,让朱大人在外面稍后片刻。

可就在这时,外面传来朱圭的声音:皇上,朱圭有要事要当面启奏。

话音方落,人已经进来了。

乾隆有些不悦,可朱圭已经进来了,就说道:朱大人,这是有什么要紧事,一刻也等不了吗?

朱圭跪下道:请皇上恕罪,臣有要事面见圣上。

一旁的理亲王看见朱圭,上前指着朱圭道:朱圭,你好大胆子,这里是朝堂,你敢僭越,来人呀,把朱圭推下去。

朱圭看了理亲王一眼,说道:请圣上听为臣把话说完,再治为臣之罪不迟。

理亲王还要让人把朱圭推下去,旁边的几位大臣一起为朱圭求情,乾隆一挥手,说道:让他把话说下去。

朱圭抬起头,乾隆才看清朱圭一脸乌青,甚是狼狈,于是问道:朱大人,怎么如此狼狈不堪?

朱圭道:且听为臣一一道来。

于是朱圭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乾隆甚是震惊,也有些不相信,于是,朱圭道:考生张书勋就在殿外等候,圣上若是不相信,可以召进来亲自询问,便知真假。

乾隆听说人就在外面恭候,于是下谕宣进来问话,一名太监出来传旨,来到张书勋跟前,说道:圣上宣你进去,说话小心点。

张书勋听说圣上宣自己觐见,整一整衣冠,随太监进了大殿,跪在地上,朗声说道:学生张书勋参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乾隆一抬手,说道:平身。

张书勋起身站立,乾隆问道:张书勋,你是哪里人士?

张书勋答道:学生祖籍苏州,客居扬州。

乾隆又问道:你是哪一年中的举人?是否入仕?

张书勋道:回圣上,学生是上一科中举,尚未入仕。

乾隆又问道:目前以何为生?

张书勋道:家中尚有薄田数亩。

乾隆一笑道:很好很好。

张书勋道:学生自幼苦读诗书,就是希望有一天可以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乾隆褒奖了一番,说道:甚好,甚好。又问道:你说你的考卷被人调换,可有凭证?

张书勋道:学生自己做过的试题,都还记得,只要一一核对便知。

一旁的理亲王说道:试卷早已经公之于众,你便记得又有何奇怪?

张书勋道:可以找出原卷,比对笔迹,也可知晓。

理亲王道:谁知不是你模仿出来的?

张书勋又道:学生考完之后,把写好的策论又默写了一遍,那策论现如今就在扬州会馆,可以让人取来比对,若有一字差池,学生愿受责罚。

于是,命人前去扬州会馆,可回来的答复却是:没有。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张书勋信心满满地等着取回物证,可怎么也没想到,居然什么也没有。

张书勋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这时。守在殿外的尹壮图闯了进来,说道:张书勋的确有一份默写下来的策论,就放在扬州会馆,学生我可以作证。

尹壮图突然闯进来,可激怒了理亲王,他呵斥着要把尹壮图处死,还是乾隆最后制止。

乾隆看尹壮图相貌堂堂,就有了几分喜欢,于是问了他一些问题,尹壮图对答如流,事情到了这一步,谁是谁非,还不好断定。

派去的人把第三名考生的试卷呈上,卷首上写着吴泌的名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