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而爸爸,旧爸爸,则睡在一墙之隔的小房间,因为没有窗户而阴黑,铁丝床上春夏秋冬只有一床薄被子,脏得都看不出颜色,床边是一个他从邻居搬家丢掉的家具里捡来的床头柜,桌脚高低不一,漆也掉了一半。爸爸有时候听到母女三人在墙壁另一头的玩笑话,发出闷闷的笑声,母亲就立刻垮了脸。

朱晓光从小对这种奇异的家庭关系觉得理所当然,是率先懂人事的姐姐有一次对母亲说:“别人都是爸爸和妈妈睡。”

母亲脸色一沉,说:“你爸爸有病。”

晓光不明就里,可一下子也被母亲语气中的憎恶感染得严肃起来。她是在很多年之后才知道爸爸得的是肝病,生病之后就没有工作,靠母亲在防疫站工作养着。

“真是苦了你妈哟。”亲戚们都这样说。

可到底是谁委屈了谁?朱晓光越是长大,就越觉得不能那么轻易地说。

爸爸原来还和她们一道吃饭;后来,就等她们吃过之后,自己一人吃,用单独的碗筷;再后来,爸爸就缩在自己房间里单开伙,他到底吃了什么,甚至到底吃了没有,就再没人知道,也没人关心。

“一股馊饭的味道。”每次经过爸爸的房门口,姐姐都用力地闻一下,这样说道。在对待爸爸的态度上,姐姐是和母亲一道的,拿他当一个笑话,当作自己所有不快乐的根源。晓光年纪小,觉得总是蜷缩着的父亲像一只受伤的饥饿的兽,她对他同情多过畏惧。

有一天吃早饭,爸爸忽然出现,精神很好,惨黄的脸上有了几分红润。他从他的床下拖出整整两大纸箱的饮料来,是那个环境里很奢侈的饮料。母亲很惊喜,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甚至用胳膊肘亲热地撞了撞爸爸,问:“什么时候买的?”

爸爸不说话,只是笑,带着三分骄傲拿出两瓶递给姐妹俩。姐姐冷嗤一声,扭头就走到门口去穿鞋,晓光高高兴兴地拿了一瓶。

到了幼儿园,自然要向所有人炫耀:“我爸爸给我买了一万万瓶‘娃哈哈’,一辈子都喝不完。”

炫耀到了老师那里,老师凑近一看,迸发出大笑:“你这不是‘娃哈哈’,是‘娃哼哼’!是假冒伪劣产品!”老师笑得喘不过气,蹲下捂着肚子。很快,这个笑话就传遍了整个幼儿园。

放学一看到母亲,晓光就第一时间哭诉了这个惨绝人寰的灾难。母亲阴沉着脸,一回家就猛地推开爸爸房间的门,把塑料瓶砸在他身上。爸爸不太适应光亮,眯着眼睛,脸上还是恍惚的喜悦。朱晓光跟着母亲发了疯一样推打着爸爸:“都怪你!什么都干不好!你快去死啊!”真是恨,拳头都捶疼了也不觉得。

第二天,朱晓光就生了病,发烧请假在家。病一半也是出于心理作用——不愿意面对同学。

母亲去上班了,姐姐去上学了。屋里太静了,简直像是一汪浅水,把人封在里面。只有爸爸在墙壁另一边的呼吸异常清楚,一点一点,把她的房间填满。

爸爸轻轻地敲打着墙壁,一声声地乞求她的原谅。朱晓光用被子蒙住头,声音依然穿透棉絮,敲打着耳膜,她就在这闷闷的声音中睡着了。

醒来的时候不知昼夜。觉得黑,觉得渴,喊妈妈,没有人应。自己跑到厨房,踮着脚直接用嘴去接水龙头的水,忽然看到爸爸勾着腰出家门的背影一闪而过,如同一块布被风吹动。唯一真切的,是爸爸戴着一顶大红的帽子,帽檐周围露出一圈灰白的头发。

晓光躺回床上,心怦怦直跳。窗外传来自行车铃声,急促而冰冷,仿佛是用冰块贴住了骨头,她打了一个冷战。敲了敲墙壁,只有一片沉默。

“我小时候老在想,如果爸爸当初没出走、失踪,我们会是什么样。”在黑暗与寂静中,姐姐把晓光拽回现实。姐姐见过爸爸健康的时候,晓光见过爸爸、母亲和姐姐冬天在结了冰的湖上划船的照片,晓光很嫉妒。

爸爸走了之后,他房间里所有的东西被清扫一空,靠窗的地方放了一张高低床,姐妹俩搬进去住。母亲开始酗酒——放心大胆地垮下来,眼泡总是肿得睁不开,脸上出现了她们死去的姥姥酷似河马的相貌特征。

“你说,他现在是死是活呢?”姐姐继续自言自语,半天没有听到晓光的回应,认为她一定睡着了,可姐姐依然顽强地对着虚空说下去,因为这夜实在太长了。

“晓光你还记不记得,你小时候,大概六岁吧,有一阵老是跟我说,爸爸回来看你了,你还记得吗?”

朱晓光并没有睡着,她在黑暗中睁大了眼睛。她确切地记得,不,是确切地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