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1/4页)

精致的盆景,将屋子里点缀的更加雅致。

嗯……这秋大家还是很有品位的。

在佛像侧面有个六扇的花鸟五彩屏风,屏风这边一溜儿的摆着金丝草编的席子,席子上有方垫子,垫子前面有一溜儿矮案几,案几上摆着吃食,酒水。

屋内连顾昭有四客,坐在前面这两位儒生,刚才薛鹤都为顾昭介绍了。

三十多岁,面有短须这位,姓李名永吉,字修之,山阳郡,罗县人,他与秋大家是老相好,常住在此,已然把这里当成是他在京城的家,秋大家的床便是他的第二故乡。

四十出头这位,身材微胖,面方,眼角有一颗泪痣,姓杨,名庭隐,字端衡。齐琅郡伏野人士,是很出名的齐琅杨氏子弟。

这二人与薛鹤都是奔着今春上京恩科而来,他们的年纪在举子里都不算大的。可见薛鹤此人,真的属于很有才干之流,二十来岁,在举子当中都算是少年派了,

众人笑罢,李修之招呼大家坐在席子上,秋大家就像女主人一般在屋子里搞招待。

忙完,秋大家到楼口对这门口伺候的仆妇说了几句,那仆妇笑笑下楼,片刻引了三个佳人进来,先进来这两位显然跟杨庭隐与薛鹤熟悉。这一进来便是含情脉脉,用千百种情愫与思念的眼神儿盯着这两位看。

“快去吧!还站着呢?”秋大家嗔怪。

这两位各自咬着下唇,带着一丝羞涩的坐在了杨庭隐与薛鹤的身边。手下,却是又是拧,又是推的,一不小心眼泪都要思念的飞出来了。

薛鹤一把搂住身边这位,嘴巴里连连道歉:“却是我不好,前两天心有所感,在家闷头做文章来着。阿霞莫要怪我,今日来的时候……”他悄悄的不知道在阿霞耳朵边说了什么,那边顿时笑了,端起酒壶便给薛鹤倒了一杯。

顾昭叹息,这王八蛋,简直是情场老手了。

秋大家拉住最后一位,一路引着到了顾昭面前,笑笑说:“顾郎君,我这妹妹,叫絮儿,以往都在后面跟师傅学琴,从未见过外客,她害羞呢,你要照顾她。”

顾昭看着这十三四岁,眉目稚嫩可爱,梳着一对三丫髻,带着小花环的小丫头心里叹息,这是被小看了吧?

心里那般想,他却没表现出来,只是温和的对秋大家说:“秋姐姐放心。”

那絮儿慢慢行礼,顾昭连忙还礼,大家一起哄堂大笑,秋大家挽着修之已经笑倒了:“刚才还说顾小郎是个能说会道的,这会子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絮儿迈着莲步走过来,坐在这小郎的身边,悄悄看他一眼,心里满意,脸上飘红,红完,她伸出手端了酒壶帮顾昭倒了一杯,放下壶,又双手捧酒杯举起劝酒:“顾郎君喝酒。”她说完,大家又笑,因为絮儿的手一直在发抖,满满一杯已经飞了半杯出去。

屋子里闹了一会,见这一对都害羞,便不再闹他们,说起了曲牌的事情。

顾昭倒是很会照顾小妹妹,他把桌子上的一盘子栗子推到絮儿面前,很是大气的跟她说:“你莫怕,剥果儿吃吧。”

絮儿抬头笑了:“好,我剥给小郎吃。”说完,很是认真的在那里剥栗子。

第二十八回

絮儿的手软软的;身上虽然带着廉价香的气味儿;可是难得她清纯可人;憨态可掬;有很勤快,就像邻居家的小妹妹一般;羞羞涩涩的帮着顾昭很快的剥了一桌子栗子。

顾昭没露出半点急色,也实在是色不起来;便只是在那里吃栗子,这屋内的人看他们一对儿年纪都不大,倒是很亲和的像是在过家家;于是均是善意的笑笑,也不挤兑他们。

大家谈笑了一会,只听得小楼木梯有脚步声,片刻有两三位女子上来,各自抱着琵琶,抱着鼓架,面鼓还有牙板的女郎进得屋来,这却是三位女先生。

哎,这是老说书的?顾昭高兴了,忙端坐好,毕竟这段时间被愚耕先生历练出了一些贵族的范儿。

女先生进来,施了礼,又将曲卷儿捧给坐在主位的李修之手上请他点。

李修之摆摆手,指着顾昭说:“顾小郎是第一次来,叫他先点。”

那女先生又捧了卷到了顾昭面前,顾昭接了卷,在桌子上铺开很认真的看。

卷上的曲目分了四个内容,有讲经的,讲史书的,讲商迷的,还有着名诗人写的诗句。

经呢是佛经故事,史书是历史故事,商迷呢是猜谜语行酒令用的。

顾昭端详了半天,指着其中一则史书的故事说到:“就这个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