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 (第1/4页)

凌氏陪着笑脸,想捧一碗水,又怕大姑嫌弃不端她家的碗,因此只能喃喃的道:“大姑尽管吩咐。”

陈大姑一笑,拿着帕子散散面前没有的灰尘道:“这事儿吧,是个好事儿。如今朝上出了新政,我主慈悲!说是今年要从上京几路军中将那老军户都打发回家。虽是打发,人家都是有功勋的,朝廷也不能白用,因此每位军爷爷便发了一百亩上等田。”

陈大姑说到这里,看看一脸迷茫的凌氏,便笑着接下去道:“那朝中有几位老将军听了,自是欢喜不已,却又担心,你道是担心什么?”

陈大姑说完,等着凌氏接话。凌氏一个老实人,哪会看这等眉眼高低,因此依旧傻兮兮的站着。

陈大姑无奈只能自说自话道:“有位顾老将军知道吧?”

凌氏摇头。

陈大姑一脸骄傲,仿若那位顾老将军与他家有关系一般的道:“哎呦,这你都不知道?哎呀,他家就住城里的平洲巷子!就那位!你可不知道,哎呦,那可是一门双公六候,城里数一数二的体面老爷,那最是怜贫惜老,好人呢。”

凌氏忙不颠的回了一串话,她依旧不知道那体面老爷是哪位:“哦,是是是!”

陈大姑得意洋洋的道:“那老公爷说了,这些兵丁给朝廷卖了那么些年的命,总不能就这般光杆杆的归乡吧?那不是寒人心吗?”

“是是是是。”

“圣上就问,那要如何?”

“是是是是!”

“老公爷就道,那怎么着也得给那些人成一房媳妇不是。”

凌氏眼睛一亮,立马抬头问:“她大姑,您说……您是说?”

陈大姑自然知道她想说什么,于是呸了一口道:“你想多了,人家认识你是那路的人?如今这年月都要走关系,走路子,人家顾公爷的弟弟,顾家的七老爷如今不是管着你们这些凹民吗,人家也是送自己哥哥人情,不然谁管你们啊!”

“是是是是,却不知?”

“如今,万岁爷下旨,凹民凡有适龄女子愿意嫁军户,朝廷出嫁妆十贯做嫁妆,充做去甘州的路费跟安家银子,那些军爷分的田亩可都在甘州呢,说是十年不加赋,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儿呢,对吧?”

陈大姑说完,凌氏愣了,她当什么好事儿呢,那甘州可是绝户郡。把闺女嫁那么远,凌氏舍不得啊。

陈大姑自然知道凌氏怎么想,她站起来,拍拍屁股后的灰尘,笑着不在意的说:“话呢我是带到了,事儿呢,就是这么回子事儿。你家的闺女嫁不嫁自由着你们。我可先说好了,上京的地板儿,凭你们这辈子也甭想去里面立一户。凹民就是流民,流民就是流来流去,去哪儿不是住啊!嫁出去的闺女你就完了生恩,嫁出去就不错了!那里还轮得到你嫌弃……哼,那军中的军爷,凭哪一个手里没有三瓜两枣的存货,也就是年纪大了些,可大了那会疼人啊对吧?”

凌氏陪着笑脸便又是一阵的:“是是是是是是!”

陈大姑唠叨完,说了日子,安排好事宜,留了凭条便站起来去了,徒留凌氏在家里翻来覆去的牵肠挂肚,待她男人回来,夫妇二人又是一夜的做烙饼,心里实在矛盾的很。

今年天气过冷,一场大雪未下完,迁丁司的长官,平洲郡公爷顾昭便犯了足疾,歇在家里了。

顾昭歇在家里,心里也是忙忙乱的静不下来。迁丁司是他一手置办的单位,如今这里依旧是他一家独大,谁的势力也甭搅合进来。前几年迁丁司没有收入倒还好说,自打两年前有了过路费,这一年就是几百万贯的收益,这钱依旧是迁丁司自家自收自支不走户部账,顿时迁丁司就成了香饽饽。一时间那路神佛都想进来捞点油渣儿,亏了顾昭这人是个混子,不然,换了旁人骨头渣子都别想剩下。

如今各地棚民约有三十六万丁户,这里不指丁而是户。三十六万背后就是庞大的百万的人口。

百万人口吃穿花用,都要从过路费里走账,这是谈何容易的事情,没办法顾昭便又用了前世的一个办法,就是凭着票据统一发放。你干多少,便赚多少工分,就有多少票据。如此以来,这庞大的流民人口才被顾昭完完整整的保存了下来,死亡率更是逐年下降,如果不是意外,如今去凹民区看个死人也是难事儿。

四年经营,谁敢小看迁丁司?如今就连朝上的大太傅金山主都道,顾昭,那是个能臣!

切!

顾昭才不愿意搭理那老东西,他就是个卖嘴的货色。不过这几年各方面对顾昭却是刮目相看,越来越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