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 (第1/4页)

,总要成就一辈子的好日月的。奈何,那大红的盖头实在大,硬是盖住了脖子,新娘们连手指都束在袖子里,真是的,连皮儿都窥不到是白还是黑!

很快的,有礼官祭祀了上天,念了贺文,赞扬了皇帝老爷。

接着,这批人便齐齐的分成一组十个的上了台子,今日主动权不在新郎手里,只在新娘手里,新娘手里有一朵红花儿,若喜欢了,便将红花儿送给新郎这事儿就成了。

那万一有个面相好的,被好几位看上的,这就要争了,新娘要自己说自己的本事,比如会种田,绣花,抽纱,织布什么的。这时候新郎才有权利自己挑。

第一批上台的人总有些羞涩,那血海里滚出来的老爷们竟有走成顺拐的,没看好路摔倒的。

台下看热闹的,也不分大小,哈哈的就笑成了一片,好不容易这群爷们站好了,那牙行里的喜婆子便笑眯眯的站上来介绍,这位是谁,年纪多大了,在那里服役,老家在哪,家里几口人,在甘州那里分的田地等等。

因是末等兵卒,条件都差不多,能娶上媳妇的早就成家了,也不必等到这时候来这个丑。

喜婆子念完,便一个一个的如贩卖人口的一般将这些兵卒带到新娘面前,叫他伸开胳膊转两圈,然后夸几句。浓眉大眼啊,孔武有力啊!英俊潇洒啊!憨厚老实啊……

本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儿,可男人羞起来那太可怕了,这帮人犹如上刑场的一半,一个个的低着头,伸开胳膊转了几圈。

顾昭笑的眼泪都要出来了,也不管身边是谁,只能强忍着伸手打了好几下,一会子他觉着手感不对,一扭头却是李大都督笑眯眯的看着顾昭,顾昭脸色一红,忙道:“来人,奉茶!”这才将尴尬化去。

第一批总是最难,那喜婆子喊了半天,声音犹如鸭店老鸨子在卖小官儿一般:

“姑娘们!虽说都想看看下面的,可条件都差不多,那万一下面没好的,到了这地儿可不兴后悔的,姑娘的花儿也别藏了,你看这小伙子多好,看这身材,啊哈哈……以后可有福气了,牛都不用买,百亩地算什么?那就是眨巴眼的功夫!你们呀,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啧啧,赶紧啊……过了这村儿可就没这店儿了……”

喜婆子喊了半响,终于,新娘那边有人动了一下,有一位新娘手指颤抖的从人群里丢出一朵红花儿,硬是砸到新郎脑袋上。

“哎呀,大喜大喜!赶紧的,去请出来啊!”喜婆子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只要开张了,就不怕没以后的买卖,她是乐颠颠的从一边揪出一个大红绸子,一头给了新郎,又走到新娘队伍里拉出这位好姑娘,将绸花儿塞在姑娘手里再看看腰上的牌子道:

“这就成事儿了啊!赶紧带走,赶紧走!那边拜堂去!甲队三十号姑娘齐大妞家来了吗?来了吗?齐大妞家的!”

人群里有人喊了一声来了,接着一对满脸震惊的爹娘,完全不敢相信自己家姑娘竟然这么大胆,也是,二十三四了,再不嫁结成仇怨了。

喜婆子促成了一对,赶紧着请下一位上来。今儿三百个呢,她们十个喜婆子要轮着上。

新人下台,又有新的喜婆子带着这一对新人,先拿牌子领了黄澄澄的十贯嫁妆,新娘父母还能得一贯离娘肉钱算作聘礼。这一贯是人家顾茂昌自己出的,都是他帐下的弟兄,长官吗,多少也要给个意思啥的么。

哎,这就是意外之喜了。

拜堂的台子就在顾昭屋子前,那喜婆子带着新人来这边拜祭了天地,拜祭父母,再拜谢长官顾昭。顾昭高兴,也是每对新人赏了一贯钱,这也是意外之喜,不过他却是要收买人心的。今后,迁丁民那边有多少新政要施行,到时候就要靠这些人了。别小看这些卒兵,到了下面,都会安排里长职称,这也是第一批人必然要用顾家军的原由。

随着羊皮鼓风囊呼呼吹着大灶作响,那齐大妞家的亲戚邻居便上了席,竟满满坐了三桌子人。一声清脆铜锣敲过,一大盆子热乎乎,油汪汪发着沁人香气的盆菜连同五斤黄酒就上了席。

李元吉端起酒碗先来庆贺了第一碗酒道:“恭喜二位,佳偶天成,今日亲友尽管吃,吃完只管要,盆菜馒头管够呢!”

齐大妞如今已经揭了盖头,新郎姓王,名曰三蛋。王三蛋一看自己家新娘,虽不是美人,却也端端正正的长的齐整,就是瘦了点,没事儿,带回去好肉好面的养几日,明年抱儿子那是没问题的。

齐大妞看看王三蛋,想必是心里满意的,虽说大了一轮,可是,看这身形一准儿是个能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