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 (第1/4页)

饭罢,元秀将自己带着的好几箱礼品尽数献给顾昭,他父皇竟是毛都没有一根。搞得阿润一时间是好不嫉妒,坐在那里有些没意思。

顾昭得意,嘲笑他道:“天下间,什么不是你的?如今还跟我抢这个?还吃起儿子的醋来?”

阿润哼了一声没吭气。元秀笑嘻嘻的指指外面道:“阿父,儿子给你带回来十多匹上好的骏马,明日您去瞧瞧喜欢不?”

阿润心里得意,嘴巴上却嫌弃道:“我每日都在宫里,要那个做什么?”

元秀无奈的笑笑,低着头将一个个的箱子打开,取出里面的各种古籍道:“小爹爹您看,这是医术,农书,前几年小爹爹写信叫我寻访的一些匠作密录都在这里,买这些花了足足几百万贯!如今路上还有几十车不全的,只是有些文字已经失传,还有些口述的我也叫人录写下了,过几日就到,小爹爹且等几日。”

顾昭惊喜,便脱去鞋子,盘膝坐在地上一本一本的翻看,一边翻看一边叹息道:“元秀可知我叫你收集这些书籍的意义?”

元秀到底年纪小,这些年也多次问,顾昭却只是叫他自己想去,如今他还未相同自不知道答案,因此便也脱去鞋子,盘膝跪在顾昭面前问:“虽有些明白,但是有些却也有疑惑,嗯,这些东西孩儿也一直翻看,却不知道有何意义。匠作之事向来低贱,这与治国之道何干?再者许多匠作技艺已经过时,再无用处,却不知道小爹爹收来何用?”

那两人亲亲热热的说着家常,阿润有些嫉妒,无人请他他便也盘膝坐下,坐在一边表示自己也参与了。

顾昭立刻便知这人有些没意思,于是向后挪了一下屁股,与他坐在一排,拍拍膝盖上的书道:“以前,我不愿意讲给你听,也是因为你年纪幼小,很多东西不通,如今你走了很多州府,郡县,大概对这个国家有些许了解。

在我看来,也许我真的不合时宜,不过有些道理却是要唠叨给你的,这个国家的中流砥柱并非文人,而是匠作。文人讲究的东西只是控制百姓的思维……嗯,我们姑且把这些当做国家信仰。至于匠作却是关系到衣食住行,这些虽被文人看见不上,不过……你却想想我们身上穿的,嘴巴里吃的,那个与这些没关系呢?”

元秀依旧不动,他与阿润的思维依旧是盘旋在农业奉养帝国的思维上。心中虽对顾昭的想法各有各自的批判,却不愿意招惹他不高兴,便都笑笑一起应付他。

顾昭又犯了瘾,猛拍拍膝盖上的冶金之卷道:“冶金之卷,能发展国家最有利的农具,武器。医术能延续人的性命,提高全民的身体……嗯,素质还没有词汇,这么说吧,假如一个城市,拥有一个国家铁匠铺,国家药局,国家纺织司,国家农业署,国家畜牧署,那么,这个城市便可以自我循环,这也是一个城镇最基础的形成部分。”

阿润闻言便插嘴道:“各州县不是都有铁匠铺,郎中,农人自己也养有牲畜自行买卖,我们如何好干预,这不是与民争利吗?”

顾昭失笑并不争辩只是叹息道:“前些年我看甘州郡志,甘州本有种植甘麦技术,一年两季,那甘麦虽涩,口感不好。可是一年两季已是非常难得的了,若不是瘟疫,自古甘州虽多有天灾却少有流民,皆因为当地两季甘麦可以果腹。

如今战乱瘟疫之后,甘麦种子却已经失传,甘麦种植术也找不到了。你们想想,若甘州有一个农业署专职收集种子,推广种植技术,若瘟疫来临之时,当地药局立刻可以受帝国统一调配进行防治,便不会有绝户郡这样的地方了。”

元秀于阿润都不说话,却都微微点了一下头,若天下每个城镇都有这样的部门,这些部门只做研究开发,并不与民争利的话,还是有利于民的。只有一样不好,一来投资过大,二来便是如今读书人都学得是文理大道,匠作之事毕竟不是主流。到时候何人去做官?何人去管理?

顾昭看他们百般纠结,便笑道:“急什么,如今百业待兴,慢慢来吧,现如今我也就是有个计划,将这些东西先收集起来,再慢慢研究开发,什么断了,匠作之事万不可断,这也是我对你的要求元秀,就如迁丁司,当年也没人看好,万事有了想法,也不必去管别人如何想,如何做,当一步步循循渐进才是。

自然,倘若以后国家富裕了这些东西皆不是问题,这些却正是当年我创立刀笔吏司为他日做准备的。”

这一晚,一家三口,谈论了很久,论聪慧赵元秀不如潞王,论对理学研究,对帝王学的研究,赵元秀不如泗水王。不过好在他爱学,也肯学,这便令阿润心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