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页)

,最后才能呈给楚皇。此时,被楚烨捏在手里的战报,其实是非正常渠道的,楚煊作为宁王,一国兵权的总领,楚烨特别设了司信史,专门用于两人之间所有信息的传递。这也是为什么朝中大臣对远在边关的楚煊既敬又畏的原因,人家有专奏权,另外楚煊一向不与大臣交往,只与行武出身的林啸之、罗世忠几人说得上几句,脸上总是一副似笑非笑神秘莫测的样子,是以,官员中甚至有秘语,宁得罪李相勿惹上宁王。如此一来,倒成就了李明诚一代严相公正廉明的正派形象,楚煊反倒顶上个睚眦必报阴狠冷厉的邪恶帽子。

楚烨的声音再一次响彻大殿内的各个角落,明显充盈了无尽的喜悦欢欣。“宁王已收回堰城,朕心甚慰啊!”

早有朝臣猜测或许是与此有关,见楚烨龙心大悦,有灵巧的人急忙跟着献瑞,“宁王卫国有功,当举国同庆啊!”

“此乃我朝一大喜事,陛下英明神武,上天降福啊!”

哪朝哪代都少不了实干的能臣,自然也会有几个擅于察言观色的弄臣。听了几个臣子的美言,楚烨脸上的笑意越发浓烈。

兵部尚书林啸之的脸色略有些不自在,作为兵事主管,却被隔在了一边,奈何对方是陛下的兄弟手足,心里再不舒服,脸上依然还得陪着点笑,朝龙椅微俯身形,“此次堰城大获全胜,宁王功勋卓越,前方的将士浴血奋战,还望陛下能重赏三军,以示鼓舞。”

林啸之到底是从枪林剑雨里闯过来的人,深知沙场上的人都是过的怎样的日子,这是替将士向楚烨讨封。

“嗯。”楚烨重重地点了下头。

户部季弘文上前一下,“陛下,臣也有一事上奏。”

楚烨最近一看户部就头痛,一边是灾民要救济,一边是边关要粮草,季弘文也是个刚直不阿的,上次为了给楚煊送粮,季弘文差点和林啸之打起来。楚烨只好两边劝,都是为国为民的良臣,也不能为了公事真伤了和气。

“何事?”楚烨沉了沉声音,将方才的喜悦之情按捺下几分。

“前些时日,南方水患减退了些,地方官员已令民众重新在可以回耕的田地抢种新稻,北方各地也报,近日些微有些雨水,虽还不足以缓解旱情,但有些田地也还能收些粮食。另宁王在军中推行节粮省食,又省出几万石粮食,已交由户政司分派给灾情尚重的地方,现下,各地已开始自助自救,估计收秋之时,南北的灾情就能得以维控。”

季弘文这个消息让楚烨的精神又是为之一振,“哈哈哈——,众卿啊,看来,今日是双喜临门啊。”

朝堂之上,君臣同贺,连带着殿上守值的宫人也都一个个脸上带着喜气。最近一段时日,陛下总是阴沉着脸,尤其是前几日接到边关密报,也不知是什么消息,惊得摔得茶盏,目光更是森寒冷厉,吓得一个个没事都躲得远远的,不敢近身。

此时的楚烨是真的龙心大悦,连带着整个人都一扫往日阴霾沉郁,“今晚设宴清心阁,最近各位臣工都为国为民劳心劳神,朕也该表表心意,算是小贺,等宁王班师还朝,再办盛宴。”

群臣一片欢欣。谁也没有注意到,方才还一片喜气洋洋地楚皇,待说完设宴那番话后,眉眸间忽地袭上一层忧色,战报不是楚煊的笔迹,也不是楚煊惯常的口气,分明是他人代传的。上次楚煊来信,说是设了计要引黎国上钩,重伤乃是假的。若是假伤,为何不能亲自执笔书写,就连口述也不能了?

楚烨不敢再往下想,即便楚煊真出了什么事,不想让自已知道,兵部那里也有专门的信息渠道,迟早都会把边关的实情上报回来。

不急,镇定。楚烨暗暗一边告诫自己一边给自己宽心,以楚煊的机敏灵睿,应该不会有什么大事,不会的。

有宫人匆匆地来到龙案近前,轻声禀告,“陛下,李妃娘娘刚刚诞下龙子,皇后娘娘请陛下移驾华阳宫。”

064马车里的人

元昊带着一众随从离开了辽国都城。辽帝的死因随着绝颜无双的葬身火海似乎也早早地一锤定音。任天成临时主持起了朝政,挨个送走了各国来的贺使,只是格外地对黎国和楚国不同一些。

任天成明白,黎国和楚国正杀得兴起,辽国现今自顾不暇,也算是当场表明辽国态度,保持中立。至于黎国和楚国信不信,就谁也说不清楚了。

“可有堰城的消息?”元昊一边紧催坐骑,一边扭头询问身边的随从。

随从摇了摇头,“只是刚动身的几日还收到过,这几日就再没消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