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页)

流。

等花旺媳妇把一些菜盛在盘子里端上桌,让花旺陪着姜方喝酒,她则带着夏氏和孩子们在偏屋里吃了。

这一顿吃的大家都满嘴流油,在争抢食物中孩子们的感情那叫一个突飞猛进,吃完了饭,原本还有些生疏的孩子们都混熟了,一个个都直呼大名。

甚至两个喝高兴的男人,还没等下桌就已经称兄道弟了。

之后,花旺带着姜方去看地,夏氏就与花旺媳妇在家里看孩子,等两个男人回来时日头已经偏西了,二人也谈好明日去衙门换买地契约,姜方才带着妻儿坐上来时的马车回镇子。

夏氏问姜方谈的如何,姜方拈着那一缕小黑胡嘿嘿直笑,“孩儿他娘,过些日子我们就搬家吧。”

夏氏愣神,“搬去哪儿?”

姜方问:“你看花大哥家的房子如何?”

“好啊!”夏氏刚说完,瞬间就明白姜方的意思了,“难道你连花家的房子都买下了?”

“嗯,花家出了这样的事,往后在刘家峪住着也不好,刚好我一提,花大哥就顺道把房子也卖给我们了,回头等花大哥一家搬走,我们收拾收拾就能住过来了。”

一想到这个冬日不用在低矮的土房子里挨冷受冻,夏氏高兴的差点哭出来,几个孩子更是一阵阵欢呼,毕竟花家的院子大,院墙又高,足够他们跑着玩了,怎么折腾都没人管得着。

经过一冬的休养生息,春暖花开时节不再遥远,田间地头生长旺盛的草木有些已露出了头,姜方站在地头,指挥着雇来的短工对还没有发芽冒头的黄芪进行深挖采收。

眼看等了一个冬季,终于可以见着银两收入,姜方的脸上带着对好日子的期盼。

夏氏的身子经过近半年的调理完全大好了,声音都比以往洪亮的多,姜方的腿走起路虽是还有些跛,却也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住上了大宅子,又没有阿奶时常过来生事,日子越过越和顺,家里的几个孩子可是一天一个样地变化着。

只是让姜家人无法释怀的两件事,一件是长子姜兴家,过了年才十三岁的少年主意倒是大的,招呼都没打就跟人去了京城,说是不闯出一番名堂就不回家,等姜家人得到消息时,已经快要过年了,想去把人找回来,可人海茫茫的怎么找啊。

好在知道他是跟着师兄去的,也就没有过多地担心,而且姜兴家隔上一两个月就会让人给捎封家书回来,牵挂倒也不是那么多。

转过年,地里也都解冻了,他们还要忙着收获黄芪,一家子虽然不用亲自动手下地,可要忙的活还有很多,渐渐的也就没时间去想姜兴家的事,十三岁的少年在这里已经是要快成家的年纪了,也不能总拘在家里不是?

创业容易守业难,如今姜家也有不小的家业,虽然姜方和夏氏都知道带给他们这些的是姜云浅,可自来家里的产业都要由儿子来继承,他们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都给姜云浅,无论到什么时候长子才是家中的顶梁柱。

还有一件事就是家里这些日子雇的短工,姜云浅每每想起都忍不住叹气又叹气,别人家的短工都是干活的能手,偏就他们家的短工真是又能吃又不能做,她还打不得骂不得,只能自己在心里憋气。

在这边雇短工每日要供两顿饭,别人家都是玉米面糊就玉米饼,每人再给一根咸菜条,姜方却大方地顿顿都给白面馒头,甚至每天都让姜云浅去镇上买些骨头和肉回来炖菜,如今刘家峪谁不知道新搬来的姜家给雇工的伙食好,都愿意来姜家给干活。

可姜云浅看着却忍不住叹气,这人啊与人为善是好,可善良大发了就容易招人嫉妒,像旁边地里那些雇了短工的,谁家不是吃着粗粮就着咸菜,偏就自己家里伙食太出挑了,如今外面都在传姜家发了大财,闹的媒人三天两头上门不说,门外也总有闲人晃,这可不是自找麻烦吗?

可这话还不能跟姜方多说,每次姜云浅话一出口,姜方就怒不可遏,怪她黑心无良,为富不仁,天地良心,他们家也只能算是小富即安,想要为富不仁也没那个资本啊。

虽然眼时是没有阿奶过来给人添堵,可阿爹这性子若是不改,他们家想要成为大户人家的道路还要远着呢。

没看村头李财主家,比自家的地可多的多,据说有良田百亩,牛羊成群,家里却顿顿都是清汤寡水的,再看看人家给家里的长工短工吃的什么?就是粗粮饼子都是那种发了霉的粮磨了做的,谁晓得里面加了多少糠哦。

这样还嫌人家长工短工吃的多,一顿就拳头大的一块饼子能把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