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尽管我已经尽量做到低调小心,城中关于我的各种传闻还是不胫而走。老百姓纷传裴湛蓝已信守承诺寻回未婚之妻,而关于我这个“未婚妻”的各路小道消息更是满天飞。我的拥护者们称我知书达理、秀外慧中,在裴湛蓝仍是一介布衣时便相伴他左右,并最终守得云开见日出,以自身伟大的人格魅力赢得了裴湛蓝的专情不二。而我的反对者,即痴爱裴湛蓝的“蓝粉”们,以女性居多,则认为我是一狐媚放□子,更称据可靠消息我乃青楼出身,靠床上功夫迷惑了裴湛蓝,使其对我念念不忘。而我的拥护者们则马上反击,认为我虽出身青楼,但洁身自爱坚忍不屈,机缘偶遇裴湛蓝,得以脱离风尘,不仅赢得了他的尊重,还成为了他唯一认定的妻,实是一段感人的佳话。两方各执一词,吵得不亦乐乎。因传我的名字中有一个“梅”字,民间便称我为“梅夫人”。

我出门次数虽不多,但仍是“有幸”聆听了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关于“梅夫人”的传闻,这让我想起了香港电影中的一句台词:“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当初我跟踪裴湛蓝勇闯青楼,又怎会想到竟会落为今日被攻击的把柄。当日的“金梅”成了现在的“梅夫人”,这件事说真却也假,说假却也是事实,实叫人无从解释,我也只能无奈苦笑。

裴湛蓝对这些传闻只是一笑了之,见我有时蹙眉不悦,便安慰我旁人之言莫要放在心上。我心想,你当然不在意了,反正你的好男人形象是保住了。只可怜我,为了你都混成青楼出身了,这下就是浑身长嘴也辩不清了。

一日,裴湛蓝下朝后回到家,接我一起出门。在马车上我问:“去哪里呀?”

裴湛蓝道:“去见翰林院方大人。”

我纳闷:“为什么要去见他?我又不认识他。”

“方大人为人正直,学问也是极高,可谓难得的良师益友。”裴湛蓝温和地说,“他听说过你,也想见一见你。瓷儿,我既已在朝中为官,有时难免需要应酬些个,我想你慢慢接触一下也好。”

我心中暗叹,看来我这个野惯了的麻雀也要开始学着扮扮金丝鸟喽。

到了学士府,管家出来迎了我们进去。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除燕铭九外的朝中官员,我怕因为自己而让裴湛蓝面上无光,举止行为皆是十分谨慎。

方大人一张国字脸,留着髯须,一开口总爱引经据典,一看就知是位满腹经论之人。方夫人端庄贤淑,和蔼可亲,一见面就拉着我,上上下下看过后直夸:“好一个水灵的丫头。”随即转头冲方大人笑道:“难怪会让裴大人如此倾心,就连我见了都喜欢得紧呢。”

我尴尬地笑着,心说这官太太说话就是不一样,明知是客气话都说得这么真挚,让人听着不信都不行。

我们四人正寒暄着,屋外又走进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见了方大人夫妇齐齐行礼问安,口唤爹娘,原来是方大人的一双儿女。

方夫人热情地给我介绍,长女方婉瑜,比我小一岁,脸如凝脂,眸若秋水,长得娇艳动人,次子方宸是当今太子的伴读,长相文秀。

裴湛蓝显然不是第一次来了,与二人都颇为熟悉。方婉瑜和方宸在我对面落座后,皆抬眼偷偷打量我。

我心想要看就看个够吧,索性笑着回视他们,他二人倒被我看得有些不好意思,方婉瑜羞涩一笑掉开了眼光。

裴湛蓝和方大人聊着朝中之事,方夫人拉着我说些女人间的琐事,我打起精神应付着,方婉瑜则适度地插入一两句话,既应了场面也不会显得赘言,举止大方有度。

众人闲聊了一阵,眼见天色将晚,裴湛蓝起身告辞,方夫人忽然道:“玉瓷这孩子率直诚恳,一点也不矫揉造作,我实是喜欢得紧。老爷,我想认了玉瓷作干女儿,你看可好?”

方大人抚掌道:“夫人若有此意再好不过,玉瓷与婉瑜年纪相仿,以后可常来常往,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我毫无心理准备,一时不知该如何反应,求助地看向裴湛蓝,他给了我一个安慰的眼神,似乎示意由我自己决定。

我心念转动间,想起民间关于我青楼出身的传闻,恍然明了裴湛蓝带我来的用意:我若成了方大人的干女儿,也就可以破了这青楼出身的传言。如此想来,认个干爹娘好像也不吃什么亏,我便作娇羞状道:“玉瓷蒲草之姿能得夫人垂爱实乃玉瓷之幸,以后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夫人包涵。”言下便是同意了。

方夫人大喜,拉我到身旁,摘下手上的一只碧镯道:“这镯子是我家祖传的,本是一对,婉瑜戴了一只,这只就送给你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