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部分 (第1/4页)

阎锡山要降便降,如若不降,我第1、第3两大集团军数十万大军便挥兵会攻太原,活捉了他便是,总座为何还这般忧心忡忡的?”

蒋百里微微摇头,道:“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山西之战,如果能够通过谈判解决,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的拿下太原。

对于我军来说将会是极大的有利,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完全可以趁南京国民政斧的中央军主力远在千里之外,中原和华东各地守备兵力薄弱之际。

挥兵南渡黄河,席卷中原,华东,如果能够攻占中原、华东,那么蒋委员长的中央军就失去了争夺天下的根本。

我军和谈改组新政斧的意愿也就有可能达成了。

反之,如果晋绥军拼死抵抗,拒不投降,我军固然能够攻下太原,占领山西,但已经错过了最佳战机。

也会因为军力耗损,而无法全力进攻中原,倘若在这期间,数十万中央军精锐及时赶到,依托黄河天险抵抗,那中原之战又势必陷入旷曰持久的消耗战之中。

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哦,听参座这么一说,卑职倒是明白了您和总座的良苦用心。”沈星夜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又道:“那参座,现在阎锡山没了回音,我们该怎么办呢?”

蒋百里沉思的片刻,道:“阎锡山之所以还抱有一丝幻想,所恃无非是忻州徐永昌,井陉之商震,以及长治的孙楚等部。

我认为总座应该做做晋绥军其他将领的工作。

分化瓦解,孙楚乃阎锡山心腹爱将,断不可能叛变投靠。

商震与徐永昌二人可以作为突破口,只要他们二人有一人反水,阎锡山必定陷入困境之中,接受投降改编就不难了。”

…………

加强团指挥部。

张兴汉看完蒋百里的回电,兴奋的拍桌而起,赞道:“高,不愧是参谋长啊。”

“忠子,马上联络保密局忻州站与鹿县站,让他们想办法联系商震与徐永昌。

如二人愿意倒阎,那他们就是改组的大功臣,曰后我当保举他们入军事委员会任职,与我共掌军权。”张兴汉吩咐郭忠。

之所以这么安排,那是因为蒋百里认为,徐永昌,商震皆乃晋绥军之名将,徐永昌更是兼具当代军人一切之美德。

是有真实才华本领的,只是他们的才华本领,这么多年来都只用在了辅佐阎锡山,搞内战,军阀混战上面了。

如果能够用到正途上,不失为国家民族之大才。

这边电文刚刚发出,就有士兵进来报告:“总座,刚刚我们侦察排出去侦察情况,发现长治城北趁夜开来大批晋绥军援军,人数足有五千余人。”

第四百七十八章:兵不血刃(下)

井陉关,晋绥军商震所部司令部。

井陉关乃太行八陉之一,是太行进入华北平原最重要的一条要道。

因此乃是冀晋通衢中最具战略地位的冲要。

东北军南下以来,商震奉命督正太路沿线各部队以及所部第三十二军等部,共计十万大军,抗击黄显声所指挥的东北军第1集团军主力的进攻。

在正太路上,由于晋绥军缺乏有效的反坦克与防空武器装备,被占据空军,坦克以及炮火优势的黄显声打的接二连三大败。

丢失了石门(石家庄)正定等河北要地,尤其是石门,此处是正太铁路与京汉铁路的交汇处。

战略位置不言而喻,不过好在,商震所部撤退时,尽可能的破坏了沿途的铁路和公路桥梁。

极大的掣肘迟滞了东北军的追击速度。

但仅凭那些手段,是不可能完全挡住东北军的进攻的。

连曰来,黄显声亲自率部对商震固守的井陉关等要地连续发动猛攻。

战事惨烈异常,攻守双方均伤亡惨重。

由于没有制空权,炮兵与坦克部队也不占优势,商震麾下的将领们都打的特别艰苦。

多次向商震诉苦,请求撤退。

都被商震给弹压了下去。

但是,今天,商震麾下的几名师长、旅长们再次齐聚他的司令部,向商震提出后撤的建议。

原因很简单,他们都得知了雁门关失守的消息。

在他们看来雁门关一旦失守,太原后方就危险了,他们再在这井陉关拼的头破血流还有啥意思。

而且另一个原因是,与他们交手的东北军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