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 (第1/4页)

“是!说袁崇焕是难得将才,大家或许觉得我有些夸大!那我们先看看袁督师上任时辽东是个什么情况吧!自万历十一年,我太祖皇帝发布‘七大恨’告天,正式起兵,就一路势如破竹,不仅攻陷了边城抚顺和清河,更在萨尔浒一役中大败明军,取得了起兵以来最大的胜利,而明朝,在此次战役中,无论是将吏,还是兵士,亦或是马匹辎重,都是损失惨重!”

众人一片唏嘘,许是也想到了那场起决定意义的战役,因为自那场战役后,占据中原的大明彻底有由进攻转为防守,自此,再没有力量主动抗击清军!

“喔?宁一,那你认为,萨尔浒大战中,前朝为什么会失败,而我军为什么会胜利呢?”康熙饶有兴趣的看着我,似乎很是期待我怎么说!

正文 第九十章 见解(三)

环顾四周,却见众位阿哥也是一副翘首以待的样子!心下暗暗庆幸,幸亏在前世的时候爱听阎崇年先生讲的明亡清兴六十年,不然还真不太了解这段历史呢!

于是当下便道,“古人云,作战,最重要的无外乎三点,天时、地利和人和!萨尔浒大战是明朝经过了十个多月的准备,主动发起的一场战争,可是,时间竟然选在了即将开春之际,冰天雪地!众所周知,明朝的将士大多来自中原南方地区,并不适应北方的寒冷天气,而我军则是长期生活在北方,这样的时间,岂不是帮了我军的大忙?这谓之天时也!”

“那么地利呢?”十三淡笑道!

“地利便是,明军长途跋涉,来攻打我当时的都城赫图阿拉,疲劳不堪,后勤辎重都无法保证及时供给,且又不熟悉地形,而我军则是以逸待劳,这样焉能不胜?”

“前朝军队连输天时地利,的确是不易取胜,那人和怎解?”十四挑眉,一幅感兴趣的样子!

我点点头,继续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人和方是最重要的!要想取胜,必须要有一支各项素质都要高的军队,尤其是将领,更是重中之重!可是我们看明朝军队呢?军纪涣散,由于多年的天祸人灾,士兵不仅军饷拿不到,甚至连吃饱肚子都很难,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有战斗力?再说将领,萨尔浒大战的总指挥是经略杨镐,这个人就是一文官,还不是一个正直的文官,只懂得溜须拍马,明朝朝廷竟然用这样的人来指挥如此重要一次战争,那不是自取灭亡吗?而四路大军各自的将领呢?杜松刚愎自用,马林胆小如鼠,刘挺有勇无谋,李如柏更是临阵脱逃!最重要的是,明知自己的军队在各方面都不如我军的情况下,竟然还采取兵分四路的战略,不懂得合力一击,这样,便给了我军机会,使我军不费吹灰之力,各个击破,从而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听你所言,的确是用人不当!”三阿哥赞同道!

“萨尔浒大战后,前明的局势更加恶劣,辽东两座镇城辽阳和广宁全部失守,五座路城丢了四座,九座卫城更是一个不留,辽东均归于我大清版图,战略防线被迫转至辽西,而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辽西根本无险可守!再看朝廷,宦官把持朝政,财政枯竭,军队衰败!而袁崇焕,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任了辽西总督的职位!艰难可想而知,可是他硬是在如此不利的条件下,在我军的眼皮底下,建立了以山海关、宁远、锦州为核心的关宁锦防线,还从南洋购回了红衣大炮,集中兵力坚守,而且吸取前几次城池丢失的教训,严查混入城中的细作,从而使我军不能再前进一步!”

“那又如何!最后他还不是投靠了我清军?”大阿哥不服道!

“对啊宁一,刚才你说袁崇焕是冤枉的,他明明是因为投靠我军被前朝所杀,究竟怎么回事儿?”三阿哥也不解道!

得!估计现在在他们心中,我已经成了百科全书吧!岂不知我这些也是来源于史书而已,不过在这个时代,《明史》自然是被禁止看的!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这是袁督师临终的遗言,古人都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试问,在人生最后关头还想着国家的人,又怎么会成为叛国之人?”我叹口气,惋惜道!

“他投靠我大清可是有证据的!”大阿哥不以为然道!

“所谓的证据,不过是明朝的两个太监,被我军所俘,然后在听到我军的谈话后,又偷偷跑回到明军而已!我太宗皇帝当年绕过三海关直接攻打京城,远在山海关的袁崇焕听闻之后,不顾自己的生死,火速点兵赶往京城,及时阻挡了我军的进攻,若是他有一点点反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