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 (第1/4页)

隽肆角Ф嗳说拇�郏�Ω靡�鹞颐亲愎坏闹厥印!�

徐永昌赞同说:“是呀!今后防守作战,主要问题就是日军的空中打击。作为一项课题,如何在阵地战有效的减少来自空中打击的伤亡,是我们面临的一道难题。”穆亚平说:“好在我们找到了差距,这种来自战场上的宝贵经验,是平时演练换不来的。”

接着穆亚平对一名作战参谋说:“命令傅作义部,在防守阵地上大量修筑坑道工事,并且用原木搭建,原木上至少铺上2米厚的土层。我猜测日军肯定恼羞成怒,实施报复。”穆亚平突然想起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为了有效防备美军的空中打击,而修筑的坑道工事。现在正是时机,何不拿来一用,实战检验一下。

第一百九十八章 长城之战4

苇子沟大捷之后,纪云飞率部撤到28旅、29旅防线后部暂时休整,仍然作为总预备队使用。日军从新占领了苇子沟便停止了脚步。由于兵力有限,日军开始调兵遣将,整个12师团包括第6师团大部,开始向承德云集,另外又从东部、北部地区陆续征调了1万伪军。

同时日军关东军总部,命令南线第7师团、第8师团,外加5万伪军,对长城防线各个要点展开攻击,同时日军在前线机场陆续布防了40架轰炸机,并对各个战场进行支援作战,另外每支攻击部队配备了坦克,旨在快速突破我军的防线。

傅作义接到司令部的命令,开始完善防御工事,继而大量坑道出现在防守阵地上,接着傅作义不断派出侦察部队,刺探日军的动向。这天傅作义刚从前沿阵地视察回来,一个重要人物来访,此人就是原西北军将领,号称十三太保之一的吉鸿昌将军。

1895年,吉鸿昌出生在河南一个贫苦家庭。受其父亲影响,吉鸿昌幼年便具有爱国思想。1913年,不满18岁的吉鸿昌弃学从戎,投奔冯玉祥部下当兵。因吃苦耐劳、智勇正直,很快获得冯玉祥的赏识,接着被提升手枪连连长,不久又升为营长。

吉鸿昌最大的特点是嫉恶如仇,当外国人都歧视中国人的时候,吉鸿昌在自己胸前挂上“我是中国人”的牌子,他的爱国思想获得普遍好评。吉鸿昌回乡探亲时,曾拿出全部积蓄,在家乡创办了一所叫“吕北初级小学,”吉鸿昌立下规矩,凡是贫家子弟,一律免费上学,学校规模一度壮大,曾被誉为“豫北第一!”

十几年时间,吉鸿昌虽不断升官,但却丝毫没有改变当兵救国、为民造福的初衷。时刻铭记着父亲“做官即不许发财”的教诲,平时省吃俭用,兴办公益事业。他严于律己,平时约束部队不许扰民。他早期结识**人,开始接触革命思想。

北伐时他率部英勇和奉军作战,曾被誉为第二军团的铁军。中原大战后他接受蒋介石的改编。担任22路军总指挥并兼任30师师长。随后部队开往鄂豫皖对苏区作战,吉鸿昌十分反感对红军作战,便托病到上海和党组织取得了联系。接着他化妆到苏区实地考察,思想上起了很大变化。他一度曾试图组织兵变,结果被蒋介石发现。九一八事变后逼其下野出国考察。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19路军英勇抗击日军的的壮举,使吉鸿昌在国外忧心愤愤。回国后他选择投奔**,不久他在北平秘密加入党组织。后来在冯玉祥支持下,在张家口招募旧部,收编东北义勇军,并在苏联的支持下,组建了抗日同盟军。

由于草原之变,他这支同盟军自然出现在承德战场上。傅作义和吉鸿昌曾经有过一面之交,作为军人他们彼此互相欣赏,要不是分属两大阵营,或许他们能成为好朋友。前不久,傅作义在多伦防御时,吉鸿昌曾派人来游说,要求苏联提供的武器弹药通过防区。傅作义征求穆亚平的意见。穆亚平告知鼎力相助,争取吉鸿昌这支同盟军加入晋军部队。但是穆亚平指示,此事不宜太急,要选择恰当机会收编他们。

双方一见面吉鸿昌就说:“傅兄,几年不见一向可好,想不到我们又并肩作战了。事过迁境,你现在可是财大气粗,堂堂国军,而我却是叫花子。这次我来一是感谢贵军鼎力相助,二是商量如何协同作战,怎么样是否欢迎我们。”

傅作义笑到:“吉兄言重了,打日本人哪有不欢迎之理。实不相瞒,穆副司令对你十分欣赏,来电要我和你密切合作。”吉鸿昌一愣说:“穆副司令能看中我,令在下欣然接受,要是阎老西我可不买他的帐。兄弟有一个想法,日后希望傅兄引荐,我想结识穆亚平这位了不起的人物。”听到此言,傅作义脸上露出诡秘的笑容。

傅作义接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