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 (第1/4页)

在很夹√艮久以前,这里沼泽湖泊众多,地貌十分复杂,沙丘、潮泊、芦荡、湿地……,站在高处,看着这历史古迹,仿佛看到了钻木取火的古人、月氏古国的游牧、汉匈之间的战争、茶马交易、兵防屯驻、沙毁古城,曾经的繁荣、如今的悲壮交织在一起,静静地送是一个个夕阳,迎来一个个黎明。

阿古丽王妃穿一身骑袍,背一张弓,负一壶箭,小蛮腰上挂一柄短刀,足下着一双高腰皮靴,骑着一匹枣红马儿,在几个亲信和侍卫的陪同下助」进了芦苇荡。

站在远处半倒的土墙后面,杨浩已经看见了她,在他身后不远处,静静地站着几名行商打扮的侍卫。从这里正好能看到策马而来的阿古丽王妃,阿古丽虽是弓马娴熟,惯于跨鞍打浪的身子,但是腰枝仍如柳枝一般纤细,臀部仍如蜜桃儿一般挺翘,远远望去,笔直坐在马上的她,那∑形曲形即便是坐着,也是一目了然,当真是天生丽质,女子味道十足。

很快,她进了芦苇荡,马行其中,激起苇花如雪,这时望去,唯见人身半马,就好象一个美丽的半人马行于云端,身姿曼妙,若隐若现。

杨浩选择在此与她相见,也是迫于无奈。在他原本的计划中,只是发现曾经使他得以迅速扩张的定准军班底在他立国称王之后渐渐成了他的负担和阻力,他们以功臣自居,以皇室宗亲自居,只知索取,不知付出,不管朝廷推行什么军政大略,首先的阻力、最大的阻力就是来自这一集团:拓拔氏集团。

而且随着杨浩并未让他们遂意如愿,他们之中许多人开始公开发表反对意见,从各个方面进行掣肘,阻碍这个新兴国家的发展,杨浩意识到如此下去,这群人起的反面作用将越来越大,西夏国小力微,可禁不起宋辽一般的内乱折腾,可是他又不可能向这些人妥协,所以他决定拔苗助长。

既然内乱的裂隙本就存在,而且不可能牺牲国家利益予以弥合,从而把一个政权集中的封建王国退化到以前约束力有限的部落联盟式政权,那么不如让其提前发作,利用建国之初,自己这个开国之君拥有莫大的权力,对全局力量的掌握得心应手的时候,尽快铲除这一毒瘤。所以他一面对拓拔氏集团进行分化,拉拢其中开明、忠诚的一派力量,一面对落后、反动的另一派力量进排挤、打压,以促其提前爆发。

他事先就对种放、丁承宗等心腹说过,他这是在玩火。可他没有想到,这火竟然烧得这么快,真的快要超出他的掌握之中了。他并不知道拓拔李氏辈份最尊的李之意正在暗中推波助涠,以火中取栗。他也不知道李之意的侄儿正在秘密策划的东西,飞羽密谍之所以给人一种无孔不入的印象,是因为它拥有一群极高明的斥候,在有所针对的方面打探消息时效率极高。可他做不到对内对外,对星罗棋布于河西各处、族群庞大的拓拔氏族人都进行无孔不入全方位的监视,如果那样,飞羽密谍至少得扩张十倍,光是这个谍报部门的投入就能拖垮西夏国的经济,而且如此之庞大的一个组织,势必变得臃肿起来,搜集的情报面虽然宽了,却未必深入,其效率未必比现在更好。

但是他还是从搜集上来的情报中嗅到了一种不寻常的味道,他的情报人员日前除了重大搜集宋国和陇右的情报,就是对河西军事、经济、政治、民生各个方面进行情报搜集,如果有人想要有什么举动,而且不是突发事件的话,那么他或者要招兵屯粮、或者要调兵遣将,事前的准备,总会引起一些无法掩饰,可以让人注意到的现象,这样的现象一处两处并不稀奇,可是所有情报完全集中上来时,却会引起他的警觉。

他感觉到,似乎正有人利用这种矛盾冲突,把事情向着连他也难以预测的方向发展,他想玩火是为了灭火,可不想让它成为燎原大火,所以在他原本的设计中,仅仅只是起着掩人平日、毁其令誉,使得宋国方面放松警惕的甘州势力,这时就要起到比较大的作用了。

所以,他假借生病停了朝会,秘密赶到甘州,想与阿古丽王妃再做一次密谈,修正一下自己的计划。在他已经收集到的情报中,并没有对甘州估固浑部落产生疑心,因为估固浑部落的苏尔曼与李凌宵等人的接触也不过就是这两天的事,估固浑部落还没有什么异动,而苏尔漫做为一族之长,做为甘州的咱!要领袖,每天会见接轻的人成百上千「对方再刻意隐藏身份,是没有那么快发现异常的。他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到来,会让阿古丽王妃芳心忐忑,生起戒备之意。

千年风雨,黑水城的树都成了古树,路都成了老路。路边上几多废弃的古建筑于沧桑中无语,残垣断壁间弥漫着古老的宁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