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吃了早饭。

吃了早饭后,陈石检查了一下水电。这些年没人在家,电居然还没断,推上保险闸就能用。水到没什么,山里人家一般吃的都是山泉水,现在也有人家吃从远处雪山上引来的雪水。陈石家院子里就有一个老泉眼,泉眼边上还有一个二十几立方米的天然形成的石池子,泉水从石缝里渗出来,全部留到石池子里去。石池子里常年都是大半池泉水,下雨天也不见涨,干旱天也不见少。据说当年陈石爷爷的爷爷分家时没得到什么田地,就到这里来开荒,意外的发现了这口泉,最后就把房子也给盖到了这里。后来土地下放,村里见她家房屋周边的面积太大,就按人口调整他家的土地。陈石家人口多的时候,便会另再分给他家一些土地,人口少于三口以下的时候,便会把其他地方的地给收了,只留她家院子里的地作为陈石家的责任田。所以陈石家院子里的土地,既是公家给她家的责任田,又是属于陈石家的私地,这些地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是属于陈石家的。

陈石以前也没太过注意自家的这口泉,最多是觉得自家的水比别人家的水好喝点罢了。但自从经过网络小说的洗礼,又发现八年过去,自家这口泉居然一点变化都没有,泉水依旧不紧不慢的往外流,石池里也依旧是大半池水,清冽干净。

“你该不会是灵泉吧?”陈石捧起泉水洗了把脸,又喝了一口说,说完又觉得自己的想法好笑,心想看来真是小说看多了。

作者有话要说: 小提示:女住主家的地理面貌按云南怒江那边写的,不过村落文化依旧按汉族文化,基本不会出现少数民族文化。这也相当架空了一部分文化背景,还请亲们不要深挖!

作者脸皮薄,只敢捂脸求收藏,嘿嘿!

☆、隔壁芳龄(捉虫)

陈石检查完水电,又查看了家里还缺的东西,便锁了门,去了离她家三公里远的镇上。说是镇其实不过是在盘山公路两边平地比较多的地方建房,后来房子建的多了,便有些人在这里开起了店铺,渐渐也有山民拿自家的山货和农产品来这里摆摊,日积月累,慢慢才形成了小镇的规模。

陈石记得离开家的时候,镇上街道两边还是一些土木和石头结构的吊脚楼,现在却都拆的差不多了,代替吊脚楼的是用砖和水泥盖的楼房,店铺也从传统的杂货铺变成了超市。看来家乡还是有变化的,虽然这种变化让原本古朴的街道变得不伦不类,让陈石感到失望,但陈石却不得不承认,这种改变确实让居住在这里的人方便了不少。

例如她现在可以很轻松的从镇上的超市里,卖到电饭锅和电磁炉以及节能灯。这在她离开这里以前,这些东西都是没有的,就算要买,也得去六库或是昆明才能买到。

买过家电,陈石又去了卖农产品的地方,买了些米和蔬菜水果,又买了些腊肉鸡蛋和调味品,然后请了一位在镇上打临工的中年大叔,帮她把东西挑回家去。由于陈石离开家太久,而且以前也不经常来镇上,所以镇上的人都不认识她。等大叔把东西送到,陈石给钱的时候,大叔却怎么都不肯收。原来大叔以为陈石是外地人,才跟她谈钱,现在见她是陈家闺女,哪还好意思收钱。

“大叔,你先拿着吧,说不定以后我还要找你帮忙,要是你这次不收钱,那我下次也不好意思再麻烦你了!”

最终大叔收了陈石给他的二十块钱,并叫陈石有什么事,只管去镇东头第一家找他。还自报了姓名,他姓张,叫张大山。

张大山走后,陈石便到吊脚楼下面以前洗澡的地方看了看,浴桶还在,洗刷了一下也还能用。接着又去了另一侧做饭的地方,将土灶上的大鉄锅刷了,因为太久没用,锅锈的很厉害,陈石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它刷干净。然后用以前剩下的干柴火烧了一大锅水,洗了个澡。洗好澡后,陈石用新买的电饭锅蒸了米饭,又用烧水的大锅炒了个蒜苗炒腊肉,明火炒的菜就是香。陈石吃的饱饱的,把厨房收拾好,才回了楼上。想着睡一会起来,要先去隔壁王大妈家看看,至于大姨家,距离太远,暂时估计去不了!

陈石在老家已经没什么亲戚,陈石的爸爸是个孤儿,不知什么原因来到陈石家乡,然后娶了陈石的妈妈,做了上门女婿。而陈石的外公外婆早过世了,陈石妈妈这头也只有一个姐姐,也就是陈石大姨,嫁在北京,后来又举家迁去了深圳。大姨家也只有一个儿子,比陈石大两岁。因为陈表哥从小就跟着自己爷爷奶奶在国外生活读书,所以陈石并未见过这个表哥。

据陈石所知大姨家家境不错,父母刚过世那会,大姨和姨父本要带她回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