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 (第1/4页)

伍掌柜笑着点头:“若是大人想在津门卖盐,难处不少,伍家做这行倒是惯熟的,只不过这价钱……”

杨波沉吟片刻道:“姚家多少我就给你多少,只不过一半的私盐我要按市价折成粮食,我把盐运到津门,运米粮回来,这些需要伍掌柜提前预备好才行。”

伍掌柜刚想拍胸脯,船外有人大喊到:“天津到了!”

陈碧莲第一个跳下船板,好奇的左右打量了一下,这才说道:“原来这就是天津啊?”

杨波前世跟旅游团来过天津一日游,不过这个时代完全是另一种景象,码头上货物堆积如山,还有许多乞丐和卖身的人挤成一堆,目光热切的望着停泊在码头的船只,也有个把管家和船娘模样的人皱着眉头在挑选奴仆,伍掌柜顾了几辆牛车,一行人摇摇晃晃的朝天津城行去,原本杨波还担心自己的私盐量大,伍掌柜无力调集这么多米粮支付,不过到了城外看到那些运河岸边一排排的槽船,上面满满的都是粮食,便放下了心。

杨波在天津呆了两天,与伍掌柜敲定了一些细节,又与商贸司的人寻了一个运河边上的商铺买了下来,这个商铺日后会作为旅顺钟表销售的网店,情报司的人也可以利用这个掩护,打探一些消息。

京师早在去年就设了个点,何九还曾经派了个人驻在这里,可惜也打探不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后来干脆就裁掉了,这次来却是要重新规划一番才行。

京师脚下却与其他地方不同,虽然乞丐和卖身的照例有许多,但普通百姓明显就比天津要好许多,身上的服饰都要鲜艳一些,即便还没到京师,周边的热闹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地方。

杨波的新鲜感早就过了,看来看去无非也就那样,可是陈碧莲他们倒是第一次进京师,个个都是好奇不已,一路上也闹了不少笑话出来。

就在杨波第十三次停车下来缓解屁股麻木时,偶尔一抬头看到远处天际一条灰色的巨龙趴在地平线上,城郭那巨大的轮廓显露出来。

“广渠门到了”车夫解释道。

“哇!”

犊子头昏脑胀的趴在路边,只是一个劲的呕吐,秀才手脚轻便的背着手踱了下来,不屑的扫了一眼还在狂吐的犊子。

第七十一章面圣

每年的九月间是小麦收获的季节,而辽东一年只种一季,所以每年鞑子寇边几乎都选在九月底,如果从蓟镇一带入关,预计会在十月底至十一月间到达,而往旅顺方向的话预计会在十月初左右,恰好今年杨波硬生生的从鞑子手里抢下了旅顺,所以今年皇太极如果出兵,有一半的可能性会到旅顺报复,杨波不能不防。

另一件迫切的事情就是海贸,每年两次的海贸几乎从七月间开始,顺着洋流抵达倭国,九月左右返回,一般江南一带就跑这一趟,但高鸿忠这些老匪九月间还能多跑一趟,只不过就要等明年开春才能返回了,虽然姚家已经开始陆续准备货物,但没有杨波回去坐镇还是不行。

两件事加在一起,杨波在京师滞留时间就相当的紧凑,不过为了哄陈碧莲开心,杨波还是抽了一天时间陪着她闲逛,秀才当仁不让的做起了导游。

京师的街道都比别处大气,四平八稳,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流,甚至连乞丐似乎都比别处多一些,众人在秀才的带领下穿过崇文门,往内城而行,崇文门内外到处都是二层的小楼,楼上住宿,楼下商铺,各类商品琳琅满目,这地方算得上明代最为繁华的地段之一,陈碧莲像个小姑娘一般到处欢呼雀跃,眼睛都不够用了,犊子也是一边流着口水一边傻笑不停,遇上一个捏糖人的便咬着手指不肯走了,杨波把捏糖人的稻草杆子都一起买了下来,让犊子自己扛着,爱吃多少吃多少。

杨波一回头,恰好看到秀才不屑的眼神……

“乡巴佬!”

两人心里暗骂了一句。

杨波前世也来过北京。但只去了区区几个景点,印象最深的倒是煤山上那颗歪脖子树,现在穿越时空故地重游,倒很有一些物是人非的感叹,原来跟着旅行团走马观花。吃过的一些爆肚,火烧,豆汁等都不正宗,倒是冰糖葫芦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哪里有冰糖葫芦卖?”杨波问秀才

“我也要!”听到吃,陈碧莲等人都围了过来。

秀才张口结舌,他根本没正眼儿看过这种玩意。也不知道哪里有卖。

“兵部在哪里?”杨波又问

“在棋盘街大明门西行百步即到”秀才对这些还是很熟悉。

“京师最出名的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