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 (第1/4页)

张峰进赶紧回道:“都用木炭,这附近树木多得很”

杨波又抓了一把粘土,吩咐道:“你记录一下,我有些想法你帮我实验看看”

张峰进跑到窑洞门口对外面喊道:“小梅,赶紧进来记录”

窑洞出去了几个无关人员,一个姑娘走了进来,刚才她一直被隔在外围。根本没机会挤进来。

杨波目光在这个姑娘脸上停留了几秒,转身问张峰进道:“你不会写字?”

张峰进满脸通红,双手不知道往哪放,他吞吞吐吐道:“回大人,小人没读过书,从小一直替人打短工,学了一手烧砖瓦的手艺,后来跟随大人,没想到被韩大人相中,选小的当了建筑司的司长。全家老小吃喝都不愁了,只是小人年纪大,去过几次私塾补习,脑子不灵光,学不出什么名堂。这就耽搁下来了……”

杨波点了点头,叮嘱到:“活到老,学到老,日后我还有许多事要交给你做,不认识字怎么成?”

看到张峰进拍着胸脯发誓,杨波便不去逼迫他,转头望着那个姑娘。

“学生韩芳梅,见过老师”韩芳梅用私塾的礼节朝杨波微微蹲身,福了福。

杨波有些无奈的点头,虽然他屡次嘱咐,毕业后不许用师生相称,但大部分学生还是改不过来,后来杨波也懒得啰嗦,你们爱叫什么都行,当下随口问道:“哪一期的?”

“四期的,老师曾给学生上过几次课,老师当年曾问过花儿为什么会有各种颜色的问题,咱们四期还是没有人能回答上来……”私塾出身的学生不像其他人那样见到杨波大气都不敢喘,韩芳梅说话间也是不亢不卑,倒有点像和杨波课堂问答一般,周围许多没有上过私塾的心里都暗暗称奇。

杨波微微一笑,接着又挥了挥手:“记录,一份粘土加一份草木灰烧制,一份粘土加十份草木灰,粘土要选最为细的筛萝,一份粘土加一份沙子,沙子就用最细的,最好是白沙,今晚能不能开工?”

韩芳梅摇头道:“老师,烧窑前还要先暖窑,还要烧制木炭,准备工作要两天时间。”

杨波有些失望,道:“那就先准备吧,恰好我也有时间再想想,这粘土到底应该加什么东西才对呢?”

周围人都在面面相觑,韩芳梅看到杨波背着手走来走去的样子,便大着胆子问:“老师到底要烧制什么东西?是砖瓦还是陶瓷,或者是玻璃?用这种土窑和木炭烧沙子是烧不化的,温度不够。”

杨波啊的一声,反应了过来,粘土中加入沙子显然不对,那是烧制玻璃的过程,何况没有高炉,沙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要求温度最少千度以上……

看到自己的学生一脸好奇的望着自己,杨波便耐心的说道:“我要烧制一种粘合剂,简单来说就像咱们建屯堡时石块之间抹的那种泥灰,比泥灰更好用,更牢固,对了,你们建屯堡用的泥灰是掺了哪些东西?”

张峰进抢着回答:“大人,泥灰一般用黄土,石灰,粘土加水搅拌,不过这种泥灰只是用作一般的土屋上,屯堡用的泥灰不加水,加的是糯米汁拌匀抹在缝隙处,加了糯米汁才会牢固。”

杨波想了想:“那就用糯米汁浸泡过的粘土加石灰,或者黄土加粘土加石灰,你们每种配方都给我试验。如果实在不行,就起高炉,我从旅顺调几个玻璃作坊的师傅来一起参详,总之,这个新式泥灰一定要弄出来。”

屯务司众人都点头称是。张峰进望着韩芳梅身影,心中暗暗打定主意,大人看起来对她感官不错,自己要找个机会把她提拔上来才好……

听到杨波准备在农场住宿几天的命令,把负责警卫的亲卫队和第三营营长邱光吓得要死,这个农场处在荒郊野外。自保能力又差,鞑奴骑兵虽然不太可能深入到这里,但罪军营的前车之鉴不能不防,瓜山堡只有一个连兵力,无奈下小五请示杨波,急调驻旅顺青年模范营的两个连进驻农场担任警卫。得知消息的铁牛还不放心,又调第二营吴仲村部两个连急驻农场西部三十余里的海边墩台一带警戒,同时命各屯堡农兵加强地方巡查警戒的范围,第二天,接到命令的流民帮扶司,财务司,挂靠在研发部门下的新技术研发小组等相关人员都赶往农场。还有三地私塾管理司的萧长贵带着旅顺五期的学生也来了,整个农场人满为患,那些无法无天的学生把农场搞得是鸡飞狗跳猫上墙……

没有人知道崇祯七年五月杨波这样一个无意中的举动对帝国有多么大的影响,后来帝国工业部,农业部,科技部,交通部,研发部,商业部等前后共计有八名部长参加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