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部分 (第1/4页)

杨波发完火,平静片刻后又问道:“城防器械打制进度如何了?”

后勤营主官郑敦谨道:“回大人,目前除了少数百姓在协助屯务司加固南城外,其余军民都在连夜打造各种器械,其中金汁,檑木,滚石,拾遗、撞竿、兜竿等早有计划,先期储备了不少的基数,其他的如飞枪、飞刀、飞剑、一窝蜂、百虎齐奔、火龙箭、神火飞鸦等都是朝廷历次调拨下来,一直放在旅顺仓库没有动用,这次恰好派上用场,还有其他城防战用得上的如剉子斧、狼牙拍、铁撞木、飞钩、拐突枪,抓枪、拐刃枪、叉竿等也在抓紧赶制中,其余石灰,沙子,火油,烟雾弹等亦有预备,上次大人说要小心火灾,后勤营也在预备水袋和唧筒,由于猪牛胞衣不足,所以后勤部还预备了麻搭(类似现代拖把,沾泥浆来灭火)预备着,短缺的有床弩,火油、鹿角、拒马、寨笓也怕不足,另外各种弩箭,火箭等消耗品支撑两个月足够,但就怕围城时间过长……”

杨波点头,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征伐史基本上可以说是一部攻防史,摧城拔寨历来都是战争意图当中最明晰的部分,所以攻防器械的运用都已经炉火纯青,他也提不出太多的改进意见。

“这些东西我会催杨文岳加紧调拨过来的,不过鞑子制作了不少回回炮,咱们有没有什么对应的防护?”

杨波还有些担心,回回炮又称西域炮,马可波罗游记里记载过,回回炮甚至可以投射三百磅的重石,威力十分巨大,当年成吉思汗用于攻克南宋的樊城、襄阳等坚固城池,但明中叶以后大型火炮等已经用于战争,回回炮开始退出战争的舞台,估计这次皇太极担心己方的火炮无法对磨盘城造成巨大的伤害,所以制作了许多回回炮出来。

郑敦谨点头道:“回大人的话,后勤部已经制作了半面城墙防护用的累答,这种累答是由粗麻绳精密编制成的软帘,表面涂数层泥浆防火,悬挂在城楼,女墙,望楼,马面外,用来防护城垛不被飞石所破,不过营中妇女稀少,编制软帘还需要不少的时日。”

就在众人商议的时候,城下号角大起,一队一队的后金步骑出营而来,慢慢的在营前汇成一片,在营地正中间,竖起了一杆巨大的金龙旗,在这面织金龙旗的周围,又是无数红白皂边旗帜的海洋……

第九十四章成长

十月二十五日,磨盘城以北硝烟弥漫,城外两里处全都是黑压压的人群,各种旗号充斥,随着低沉号角不断响起,一队队后金步骑在城下汇聚成一片,各种武器在反射着阳光的色彩,杨波从城头看去,后金左右两翼有好几个甲喇方阵,在这几个方阵边上还有蒙古各部的旗号……

“终于开战了!”杨波身边有人嘟囔了一句,作为防守方,每天看到城外后金大摇大摆的打造器械,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这种蔑视对守军士气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看来皇太极决心已下,都去准备吧?”杨波听到城外的号角越来越凄厉,淡淡的挥了挥手。

等杨波回到敌楼上指挥战斗时,远远的,两里之外的地平线上突然冒出了无数团硝烟,就像一朵朵的白云瞬间膨胀起来,紧接着城头正前方,数枚带着尖啸的巨大铁子旋转着朝城墙扑来。

轰隆!

第一个枚铁子狠狠砸在墙头,尽管上面铺设了累答,但这种刷这泥土的软垫又怎么能抵挡得住铁子的凶狠撞击?累答后面的十几块砖石立刻被打得粉碎,不断有小块的石子扑刺刺的往下掉,那枚铁子受阻后猛的窜上垛口,又在垛口的墙上弹了好几次,最后动能释放完毕,狠狠砸在城下的泥土里,在后金的阵地上,越来越多的硝烟团团升起,十几门各种口径的火炮不断的发出怒吼,磨盘城头静悄悄的。连个守军的身影都没看到,更别说什么开炮回击了。

皇太极拿着一支小巧的千里镜在观察城头的动静。这是徐山会战时从旅顺那边缴获过来的,阿巴泰用了几次又进献给了皇太极,后金也有几副从弗朗机一带弄来的千里镜,但旅顺制造的千里镜镜片比较清晰,看得也很远,这副千里镜让皇太极爱不释手,还特地让匠人做了个盒子,除了战时。平日都妥善的保存在盒子里。

众贝勒都坚持攻打南门,因为他们希望能把磨盘城彻底封闭起来,但明军在南门设有水城,港内港外战船云集,一旦后金想要攻击南门必须忍受明军战船猛烈的炮击,皇太极也明白如果不封闭磨盘城的话,明军依靠水师源源不断的获得补给。八旗与明军等于在打消耗了,但皇太极还是决心开战,一来他通过细作知道旅顺素来不受朝廷待见,粮饷一直拖欠不发,以旅顺一地抗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