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何浅浅欢欢喜喜的接过,上下翻着烤串,忙里偷闲问:“大哥,你爱吃什么?我给你烤。”

“随便。”葛向东对吃不吃烤串是完全没有兴趣,只是觉得眼前的一切很顺心顺意顺眼,告诉何浅浅道,“耐心些,熟透了才能吃。”

何浅浅是嘴馋肚子小,没吃多少便是饱了,可天黑了,月亮出来了还是舍不得离开烤架前,这个烤烤那个烤烤,再送到坐在帐篷边上看闲书的葛向东手里。

葛向东是来者不拒,给什么吃什么。十五的月亮不算圆,但月明风清,偶有虫鸣,也算是良宵美景。

葛向东看书看得入神,以至于何浅浅端了一碗热气腾腾的三鲜面条给他,他竟然愣了好一会儿。

何浅浅整个人都透着乐呵呵的喜气,在葛向东眼里,是透着傻气的好模样。何浅浅将碗连着筷子塞给葛向东,一双月牙眼亮晶晶的,在葛向东眼里比中秋的月亮还要有看头,他听见何浅浅欢快的声音:“大哥,生日快乐!”

葛向东接过,捞起面条吃了一口,愣了一下,问:“手擀面?你什么时候搞出来的?”

她不说,葛向东也能猜出大概来,他的生日应该是她从电话录音听到的。至于这手擀面,估计是他让她去洗手洗脸时,在厨房忙乎乎赶出来的,面条是徒有其形,吃到嘴里烂乎乎的,面糊糊一样。

何浅浅倒是很得意的抿嘴一笑,乐呵呵的盯着他将一碗面吃了个碗底朝天,告诉他道:“在我老家,过生日吃手擀面是风俗,我还是头一次做这手擀面,没想到还挺成功,呵呵呵。”

葛向东将空碗递给何浅浅,一本正经应和:“嗯,蛮好。”

上一次过生日吃生日面还是二十年前,他都快忘了,也早觉得自己是不需要过生日的人。

现在他是改变主意了,觉得以后每年过生日都是有必要的。他也不过才刚刚四十,人生也才走了一半,很有信心不管怎样,至少还能再过四十个这样的生日。

何浅浅抬头看着月色,喟叹:“大哥,你这生日真是好记,听一次就能记下了。不像我,每年过生日,我爸妈都是事后才想起来,也不怪旁人,连我自己大多数时候都会记不得。”

葛向东翻了一页书,问:“什么时候?”

“农历十一月十一。”

葛向东点了点头:“以后我提醒你。”

何浅浅闻言,笑了起来,是个不以为然的表情,打了个呵欠,起身开始收拾碗筷。

☆、正相宜

翌日,葛向东开车,带着何浅浅奔老家而去。一路高速向北,三个多小时的车程。

何浅浅老家在江北小镇落乡,古色古香,大都是明清时建筑。

小镇出名的有三样。

一是镇中心的寺庙据说是建在唐太宗时,香火鼎盛,何浅浅的爷爷自年轻时在寺庙门口摆摊算卦算黄道吉日兼写家信,如今人到九十高龄,依旧风雨无阻摆摊算卦,估计是因着高龄人又矍铄且白须飘飘俨然一副仙风道骨很有欺骗性,总之是何半仙的名声与身后的寺庙堪称齐名。

二是镇里有个以小镇命名的宾馆,长年累月专注于制作销售小镇闻名遐迩的特产,那是一种桶炉烧饼,亦以小镇命名。据说在革命时代,小镇拿出所有麦子磨成面粉做成烧饼,一担担抬到前线支援革命。现在的烧饼,与时俱进,有各种馅料,包括蟹黄馅料的,包装上也从油纸包发展到竹木藤编手提盒,价钱亦是不可同日而语。不过何浅浅觉得最好吃的烧饼,还是记忆里爷爷在寺庙旁边给她买的那种没有任何馅料的桶炉烧饼,很有咬劲,越嚼越香。

葛向东闻言笑了一下,打趣她:“比朱元璋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味道还要好?那回头带我去尝尝。”

何浅浅白了葛向东一眼,其实内心里也明白,如今再吃,即使还是同样的烧饼,也许真是吃不到记忆里的味道了。

她告诉葛向东,那时物资匮乏,爷爷也只有在生意好心情好,才会给她买一个,她总是舍不得吃,一小口一小口的吃,能吃上大半天。

那时爷爷总笑她,说:“囡囡啊,看你这小馋猫的样,你要是个乖孙,爷爷天天给你买来吃。”

她听了,转过身去,在无人处红着眼圈滴两滴委屈的泪水。

爷爷疼她,但是再疼,也改变不了她是个女娃的事实,爷爷盼星星盼月亮的,只指望何家香火不断,抱个金孙。

后来,爷爷如愿得遂抱得金孙,她再也没吃过那个烧饼。即使后来出来工作,有能力给自己买一个来吃,每次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