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页)

尽管还是年节里,超市里的人却不少,宋嫤言拿了五香豆干后就到处转悠,沈易推着小推车跟在她的身后,一副任劳任怨的模样。

宋嫤言走着走着就停了下来,皱着眉头不知道在看什么,沈易纳闷的看了一眼,也没发现有什么特殊的,便问:“看什么呢?”

“……啊、没什么。”宋嫤言回过神来,摇了摇头,又低声嘀咕道,“真是她么,都快认不出了……”

沈易挑了挑眉,看来她是见到熟人了。

回去之后宋母竟然还没回来,只有宋父一个人在看电视,宋嫤言就问:“爸,我妈呢?”

“哦……去谁家串门了吧。”宋父不甚在意的应道。

宋嫤言努了努嘴,凑过去问道:“爸,我刚才在超市见到原先住在后面那条巷子刘家的大姐姐,他们家不是搬到B市去了么,又回来了?”

“好像是回来了……”宋父皱着眉想了想,又挥了挥手,“这事你妈清楚,等她回来你再问,快去做你的春卷。”

“哦……”宋嫤言应了声,拎了袋子又扯着沈易的衣袖就要走。

宋父突然又道:“豆干放多点啊!”

“……知道啦!”宋嫤言应了声,又撇了撇嘴,似乎有些不满。

沈易抬手捏了捏她的脸蛋,低低的笑了声,倒是什么话都没说。

宋嫤言打发沈易去把五香豆干洗净,自己将卷心菜拨开叶片、洗净,胡萝卜洗净、去皮,均切丝备用。又将猪肉洗净、切丝,放入碗中,加入酱油、淀粉拌匀并腌一会儿。锅中倒入适量油烧热,放入猪肉丝炒熟,盛出,接着用余油把其余馅料炒熟,再加入猪肉丝及精盐炒匀,最后浇入水淀粉勾薄芡成馅。

“然后呢?春卷皮呢?”沈易倚在一旁看着,问道。

宋嫤言抬眼笑了笑,“着什么急,待会儿就有了。”

关于春卷的掌故,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打春》中记载:“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闹也。”这样,吃春饼逐渐成了一种传统习俗,以图吉祥如意,消灾去难。

宋嫤言用温水烫面烙制饼皮,起油锅用小火慢慢把饼皮煎熟,晾凉后把春卷皮摊平,分别包入适量馅卷好,又用些许蛋清封好口,放入热油锅中炸至黄金色,捞起沥油后装盘。

一个个炸好的春卷颜色喜人,宋嫤言夹了一个递到沈易的嘴边,“尝尝。”

沈易就着她的手咬了一口,点头道,“皮薄酥脆、馅心香软,好吃。”

“去看看我妈回来没,要吃晚饭了。”宋嫤言把剩下的半个春卷塞到他的嘴里,说完话又转身去炒菜了。

等到晚饭时,宋嫤言看着母亲,又问起了稍早时问父亲的那个问题,宋母一听,先是瞪了她一眼:“小人家那么八卦做什么。”

尔后又神秘兮兮的道:“你知道他们家为什么回来么?是刘家大闺女跟女婿离婚啦,被赶回来的!”

宋嫤言一听就愣了愣,“刘家大姐姐该四十好几了吧,不是一直都挺好的么,怎么突然就离婚了?”

“还不都是刘家两口子造的孽。”宋母捧着饭碗叹了口气,“十年前他们两口子风风光光的去了B市就不回来了,一直住在女儿女婿那,可是听说他们啊,总是指手画脚的,要求女儿女婿什么都听他们的,比如夏天不许开空调,因为老人家不怕热,这就算了,女婿把他爸妈接去住几天他们都要有意见,啊哟,人家是娶了他闺女,又不是入赘也不是娶了他们全家……”

宋母叹了口气继续道:“后来女婿受不了了,就说要么离婚,要么让刘家两口子会A县来,两口子不肯,骂女儿女婿不知好歹,你刘家大姐姐性子懦弱,不敢吭声,就这么拖着,拖到去年,儿子也上大学了,她家女婿就非要离婚,据说你刘家大姐姐和她爸妈吵了一架,虽然现在还住在一起,可是连话都不讲的。”

宋嫤言听得一愣一愣的,“难怪我今天在超市见到她都不敢喊她,整个人憔悴到不行,脸都蜡黄蜡黄的。”

宋母叹了口气,问她:“那要是你碰到这种事呢,以后你结婚了,我和你爸非要跟着去住,可是你又不方便,或者是有亲戚朋友去H市,把你那当做不要钱的旅馆呢,你要怎么做?”

宋嫤言愣了愣,咬着筷子想了起来,沈易在一旁听着没插话,却在听到宋母的问题时略微有些诧异的抬起头来看了她一眼,见她笑眯眯的同宋父小声道:“你多喝些汤,别老记挂着那杯酒,喝多了死的早知不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