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他不确定地看着我,“我不知道。按理说每一次变化只会改变一个人三世的作为或结局,但不会把这个人从三生回轮上抹去。”片刻深吸了一口气,接着道,“三界不稳,天意难测。很多事情没见分晓,三生石上出现的也不是最后的定数。”

我看着那些明灭闪烁的小字出神,明悬看着远处雾蒙蒙的方向,镇定道,“这里一时间看不出什么。我们还是尽快去鬼族,当面和阎君问个清楚。”

走下望乡台时我已经发现,向下的台阶级数比向上要少很多,现在我们依旧是在走一段下坡路,前面水汽朦胧,十丈之外的东西就只能影影绰绰认出一个轮廓。

明悬擦亮手中的火光,继续向前,在浓厚的雾气里,有一个庞大的建筑,仿佛是一座多层的阁楼,奇怪的是,这个东西上宽下窄,似乎只是一个空空的骨架,看起来毫不稳固。

越靠近那边,雾气越是浓烈,闻起来湿漉漉的,带着微苦的味道。几乎是走到跟前,我才辨认出,眼前是一处断崖,而那个建筑赫然是一个三层的大桥,两层之间大约是一丈之差,由看起来很简单的一副漆黑的铁索链固定在那里。最上面的桥面似乎有三四人的宽度,桥面是一片片木板拼接而成。中间的桥面只容一人通行,两侧没有手扶的铁链,桥上铺的木片有些破旧,但看起来还结实。

最下的那一层几乎不能算作是桥。两边支撑的铁索之间几乎只有一个巴掌的宽度,上面铺架的木头几乎腐朽殆尽,我能看见的距离里,不止一处出现了空荡荡的断裂。

这怎么可能通行?

明悬微微咳嗽一声清清嗓子,和紫陌上前一步俯身一礼。这时我才刚注意到,那桥头竟然站着一个伛偻的老婆婆,一手拄着盘金的木拐杖,一手端着一只青釉瓷碗,碗里氤氲冒着热气。

那老婆婆略躬了躬身还了一礼,拐杖敲一敲地面,“咳,老婆子本以为守在这里这些年,除了那些死鬼以外再见不到旁的人,没想到今天还能遇上两个九天的神仙和一个女娃娃。”她咧开没牙的嘴干巴巴地笑了一声,那声音像是撕扯着一块枯朽的树皮,“明悬,这些年未见,别来无恙啊。”

☆、冥符

话音里的熟稔毋庸置疑。明悬不置可否地笑一笑,“孟婆精神依旧。”

那老婆婆点点头,抬手端起手中的瓷碗,“这次,要不要试试老婆子这碗汤?”

明悬垂下手,眼睛却仍停在那只汤碗上,“前辈之泪所化,不敢一试。何况晚辈这次不是为了转世。”

孟婆晃了晃瓷碗,费力地昂起脖子看着明悬,“老婆子就知道你还是不肯。只是这次,可没有人能逼你留在黄泉了。”

紫陌握紧了拳头,上前一步,“我们这次来有要事,师兄和婆婆是故人,恳请婆婆看在这份上放过我们一程。”

孟婆摆了摆拐杖的龙头,嘶哑地笑出来,“云溪的两个徒弟都不是好惹的,老婆子说不行,只怕也没有什么用处。”

明悬走近一点,低头直视着孟婆浑浊的眼睛,“没有婆婆,我们寸步难行。须得婆婆给我们一纸冥符才能从奈何桥上过去。”

孟婆饶有兴趣地打量着他,像是听到了什么新奇的故事,“你是知道这个的第一人,只是老婆子好奇,你是怎么知道了这桩别人都不知道的隐秘?”

明悬袖手淡淡道,“我毕竟在冥界待了这些年,自然能知道得多些。其他人未必不知,但过桥前喝了婆婆的孟婆汤,纵然知道,也已是忘得一干二净。”

孟婆颇为赞赏地点头,“陈年旧事,难为你还记得。只是冥界有冥界的规矩,要过这三途河,要么喝下这碗孟婆汤,拿着冥符在前面三座桥面任过其一,要么就是走最下面第四条路了。老婆子怎好自己坏了自己的规矩。”

我插嘴道,“要是三座桥任选其一,怎么会有人肯选下面那两座?”

孟婆转向我,咧嘴笑起来,“老婆子不肯给他们上层桥面的冥符,他们又能怎么办?”

我被她堵得哑口无言,呐呐道,“可……婆婆你方才说,若是没有冥符,有第四条路。那条路又在哪里?”

孟婆似笑非笑地瞧着我,探身点点下面汹涌的河水,“难道这不是第四条路?”

我几乎倒退了一步,孟婆继续道,“以老婆子看,这条路于你们三个倒正合适。”

明悬神色变了一变,“婆婆久守黄泉,懂得的当然比我多。我有一句话要问婆婆,若是黄泉水涨,鬼湖倒灌,婆婆又该如何?”

孟婆怔了怔,沉下脸来,“后生小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