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这些漩涡不是一般的漩涡,它们是十四角漩涡。”

十四角漩涡指漩涡口不是像普通漩涡那样呈圆形,而是十四角形。

“怎么会。”

他/她摇了摇头。

“漩涡群附近还有尘埃云。”

“附近没理由没有一颗恒星。仔细找寻一下。”

也许它躲藏起来了。被一颗巨大行星所遮挡?或者,那两颗亲密无间的星球威力无比?它们能创造一切不可思议的现象?

我们可能要在这个地方停留很久了。

有时候我甚至不知道这一切是否有意义,比如我们的远征,以及那么细致的编辑那本地图册。也许宇宙中所有物质的寿命都比宇宙本身长很多。潜藏的危险不是来自星球自身而是宇宙大空间。

太阳现在正是壮年或者青年时期(一切都只是一种猜测),地球也离毁灭还有百亿年(总之不会低于五十亿年),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在接下来漫长的几十亿年内原本是可以安然度日的,但是宇宙的Ω值已经接近临界点,这是人类不曾意识到的。科学家们意识到了,可是他们会对普通老百姓说吗?

宇宙正处于水深火热中。

也就是,一坨肉,如果把它放在一锅常温的水里面,它可能会在里面呆几天才开始腐烂,但是如果那是一锅正在沸腾的开水,几个小时就可以把它煮烂。

宇宙里面的所有星体相当于那坨肉,而宇宙本身就是那锅水。那锅水,快烧开了。也许来不及等到六七百年后“巴别塔号”耗尽一切自动毁灭,宇宙就已经先把一切给粉碎了。

要在Ω值达到临界点以前扭转局面,就得弄清楚暗物质和暗能量究竟是什么。可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太遥不可及。

微波背景真的能够证明宇宙始于大爆炸吗?似乎不能。微波背景是爆炸后的残余痕迹?应该不是。

我觉得应该把微波背景和所谓的“黑洞”联系在一起看。它们其实都是暗物质的显像。暗物质是肉眼不可见的,在一般情况下,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许能够被看见。比如累积到某种程度后它会显现出来,黑洞不是洞,是暗物质堆积后的显现。微波背景不是微波背景,而是暗物质的另一种显现,比如累积到某种程度的暗物质被很多光所照射,于是显现了出来。

黑洞是暗物质的黑白照,微波背景是暗物质的彩色照。

是这样吗?

我非常不赞同黑洞的说法和微波背景证明有大爆炸发生过的说法。但无法反驳。我所谓的微波背景和黑洞都是暗物质的显像,这一说法,没有立足点,只是一种假设。

“佐伊的赤道轻微向外突起。”

“突起率是多少?”

“7%,原本A10以为是薄薄的尘埃带,跟十六角漩涡带附近的大尘埃带一样,A9认为是那里云层相对厚一点,但A5认为那是赤道外突。刚刚A14代表仲裁机构给出了权威结论,他们赞同A5的观点。”

一颗星球如果赤道外突,只证明一件事,那就是它的自转非常快。不过7%的突起率,说明它的自转还没快到不合常理。沿途上我们看见过赤道突起率高达21%的行星。

我没有摘下任何花,直接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有时候思考太多容易寂寞。也许对萝丝来说,我就是一个欧几里得点吧?或者连欧几里得点都不是。?

☆、第 4 章

? 地球上的人类的血型其实不止五种,除了A型血、B型血、AB型血、O型血、P型血和RH(阴阳)型血以外,还有另外两种极罕见的血型,一种叫WSK型血,一种叫XGD型血。相对于XGD型血而言,WSK型血算是不那么稀少了。

一亿个人中才会出现一个拥有XGD血型的人,而五千万个人中就能出现一个拥有WSK血型的人。这两种血型非常极端。这是它们有别于其他五种血型的奇特之处。它们的极端,不是体现在数量上,而是功能上。

拥有XGD血型的人,是多灾多难的,总是疾病缠身,一般寿命不会超过三十岁。拥有WSK血型的人,与之相反,他们几乎从不生病,虽然也会感冒也会身体不适,但是寿命很长,总是会超过九十岁。

我把WSK血称为唐僧血,就像人们把RH血称为熊猫血。WSK血才是真正的万能血,相比之下O型血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一个患了癌症的人,只需要把身上的血液全部放干然后换上新鲜的WSK血即可恢复健康,WSK血会在身体内发生神奇效果,歼灭癌细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