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朱棣素来不喜奢华,却独爱熏香,他常说香能凝气安神,清净心神。

此时朱棣已换下宽大的朝服,身着淡蓝色便衣,袍子绣着点点兰花碎叶,显得幽远从容,领口手袖处加上一圈白色狐毛,素净中又显得华贵温暖。

坐在书案前,朱棣随手拿起手边的茶杯,举手投足间从容不迫,俯首看书,嘴角边淡淡笑意,见萧艾进来也未抬头。

此时萧艾正为了晋王那句“闲来无聊,出来看看”惴惴不安,走进书房,未敢言语,老实的站在门口。

“案上那个盒子,打开看看。”朱棣指了指案上一个精巧无比的暗红色匣子。

“是什么?”萧艾看了看盒子,又望着他,打开盒子,“哇,好漂亮的簪钗呀。”

“你喜欢就好。”

萧艾拿起这簪钗,仔细的看着,“往日见到的簪钗多是金片银片制成,做工细致的会用玉片,这居然是丝绸纺织的呀,轻盈飘逸,绣成这梅花,显得花瓣随风而摆,生动活泼。”

“这簪花源自江南,北平也有,不过手艺到底不精致,正巧我回来途中路过一家老作坊,就特意选了一枝。”朱棣放下手中的书,饶有兴趣的看着萧艾摆弄着手中的簪花。

“我帮你带上。”说着朱棣走到萧艾身前,拿过她手中的钗子,凑过身子,帮她插在发髻上。

第一次离王爷这么近,萧艾不由得楞住了,清热的鼻息吹动耳畔的头发,痒痒的,萧艾不由得低下头去,甚至不敢自由的呼吸了,只能呆呆的傻站着。

“我这书房没有镜子,不过我看挺好看的。”朱棣往后退了一步,看着萧艾。

“谢谢王爷。”萧艾笑吟吟的摸摸头上的钗子。

“你最近功课怎么样?我走前布置下的书都看了吗?”朱棣转身回坐到椅子上,半靠着,又恢复一脸严肃的表情。

唉,这才是重点吧,终于还是要问这个问题呀。

“回王爷,《汉书》都看了,不懂的地方先生也都讲解了,《宋词》正在背。”

朱棣点了点头表示满意。

“《汉书》,你对谁比较影响深刻?”

“汉朝开国皇帝和陛下一样,都是布衣出生,雄才伟业,励精图治,开创一代盛世王朝,而且历任皇帝大多很有作为,我印象很深的有很多呢。”

“哦?比如呢?”

“比如文帝刘恒啊,年轻时在代国历练,尝百姓疾苦,把小小的代国从贫穷荒凉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富足安乐,终于厚积薄发,成为一代帝王,而且是一代圣君。”

“那你为什么喜欢他呢?”朱棣颇有兴致,嘴角带着笑意。

“汉高祖儿子颇多,代王刘恒并不受他父亲重视,小小年纪被封到边塞,可是他没有气馁或是抱怨,在汉宫中刘氏和吕氏争权夺利之时,他能沉得住气,耐着性子,治理好手中的一方天地,毕竟治理好小国才有可能治理大国呀,如果好高骛远,心浮气躁,我想就是后来皇位落到他头上,他也不会是个好皇帝的吧。”

“还有吗?”朱棣笑意愈浓,赞许的看着萧艾,眼睛里流出一丝温暖和欣赏。

“还有汉武帝……”萧艾挠了挠头。

“哎呀,你们还有完没完?”一人推门而入,是朱棡。

“三哥。”朱棣收起笑容,起身行礼。

“四弟呀,你这是打算教出个女诸葛啊。我这要不进来打断你们,你们聊完《汉书》,是不是继续聊《宋词》啊?”朱棡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看着萧艾。

萧艾欠了欠身:“见过三王爷。”

“起来吧。”

朱棣知道,原来他早就来了,只是没进来。笑道,“虽然是女孩子,多看些书总是好的。所谓‘读史以明智,读诗以聪慧’。”

“那你不如让她直接读读《国策》、《孙子》之类的,用计于心,善于谋略,以后也不会受别人欺负啊,在你身边还是个帮手,哪用你这样费心。”

“她身在燕王府,用不着那些。”转头对萧艾说,“萧儿,你先下去吧。”

萧艾正要行礼告退,朱棡忙抬手阻拦,“别急别急嘛。”

看着他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萧艾不知是走是留,退了几步,望向朱棣。

“三哥,还有事找她?”

“原本没什么事,想找你一起出去赛马,不过我来时看到你的属下也向这边走来,想必你近日来都不在藩地,应该也有不少的事要处理,算啦,把她借我玩玩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