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1/4页)

张玉忽然反应过来,嘴角一扯,懊悔不已,赶紧笑道:“王爷,属下说错话了,您就当属下没睡醒吧。”王爷明着是顶着圣旨的名号,其实他的心里自有打算,只是毕竟是有皇上压着,哪能真的明着招兵买马呀。

“所以王爷是打算操练士兵,让他们学习新的战法。”张玉暗自点头,问道:“那王爷打算如何训练?”

“放弃战马和长矛,我需要他们能够短距离格斗,还有云梯软绳此类攀爬工具,他们都要会,这是战术上需要改动的地方。还有战略上,这些年,军士们大都是几路军联合作战,这在这广袤的草原上自然方便,可是若是战地缩小,那几路人马就显得太招眼了,所以士兵必须练习单兵作战,或者小股作战。”

“属下能问问王爷这是打算干什么吗?”张玉听着王爷话里话外的意思,脑海中只能想到四个字:攻城略地!

朱棣轻松一笑,说道:“本王不打算干什么,只是不太喜欢受制于人,想多做些准备而已。”

“属下明白了。”张玉心里已经明白了,王爷所说的“做些准备”是为什么做准备,而他又打算如何做。

“此事交给你办吧,你办事稳妥,本王放心。”朱棣若有深意的看了他一眼。

张玉心里自然高兴,抱拳笑道:“谢王爷信任,属下一定尽力。”

☆、年节之喜

作者有话要说: 既然要写那个朝代,就不能不写那个朝代的风俗,传统节日,好热闹啊。

上元节:又叫元宵节,在明朝时期达到鼎盛,朱元璋将灯会由三天改成十天,在北平等北方地区,甚至比春节还热闹。

洪武二十九年,三十年,朱棣没有回府过年,除夕夜徐王妃请了萧艾在一起吃饭,其实和以前没什么不同,记得朱棣刚来北平的那几年,几乎年年待在军营和将士们在一起,励精图治,发愤进取,那时候也都是徐王妃和萧艾一起过年的。

不过今年似乎又有些不一样,徐王妃建议为萧艾再修葺一处偏殿,让她搬到前面来,另外又拨给她两个丫鬟,一切的待遇都已经不似一普通小姐的规格礼仪了。

只是这些,萧艾统统拒绝了。

自皇上将上元节灯会由三日改为十日,这便是一年中的大节日,也是极为热闹的节日,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一连十夜取消宵禁。街道上灯海如昼,处处张灯结彩,歌舞奏乐,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

萧艾和柳儿自然是要图个热闹,上街玩玩的,这不正月十五一大早,便得了徐王妃的允许出门去了,可是刚走到王府门口,就看见李皋气呼呼的双手交叉抱拳堵在了门口。

“小姐,你们这是要去哪儿?”

“我们打算上街逛逛,怎么啦?”

李皋大口吐着白气,叫道:“李皋原本是王爷随身侍卫,就是因为跟着小姐,所以才留在了王府里,可是小姐走到哪儿都不带着我,那我留在王府中还有什么意思?还不如上战场杀敌的快活。”说得激动,脸上的冻疙瘩一会儿白一会儿红的。

“李皋小将军的意思是,萧儿委屈您啦?”萧艾调皮道,她没想到李皋这么较真儿。

“是。”李皋理直气壮道。

柳儿挽着萧艾胳膊,也俏皮的笑道:“我们姑娘家出去玩,你总跟着算怎么回事嘛?”

“王爷的命令,小姐去哪儿,我去哪儿。”很明显李皋的犟脾气又上来啦,两眼放空望着远处,一字一句的不饶人。

“李皋,你这是哪家的臭脾气嘛。”

“我又不是张玉,要你管?哼。”李皋大翻一个白眼儿,却把柳儿说得直吧唧嘴,愣愣的无话说,倒是萧艾在一旁笑坏啦,“李皋说话有进步,那你跟我们一起吧。”

“是。”李皋翘得老高的下巴得意的看了眼柳儿,气得柳儿直跺脚,拉着萧艾就走。

燕王府如今也好好装饰一番了,王府门檐上悬着两个大红灯笼,所扎的宣纸上写着一个大大的“燕”字,如游龙跃鱼。

放眼望去,街道两边家家户户门上都挂着五彩的灯笼,远远望着真好看,极是喜气。这个时节,不仅小商小贩能大显身手,还有那些个才学士子也得了劲儿大展笔墨,在扎灯笼所用的宣纸上尽描尽画。

绘人物的,栩栩如生,姿态翩翩;绘禽兽的,活灵活现,跃然纸上;绘花草的,生机勃勃,枝繁叶茂;绘飞鸟的,更是仿佛在半空中借势腾飞。

再细走过挨家挨户,大多数人家门头上都插着枝杨柳,亦或是门口放着碗酒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