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 (第1/4页)

“燕妹妹身子可大好了?”

“多谢皇上关心,臣妾没事了。”

李昭仪似笑非笑的说道:“皇上宠爱燕妃娘娘,自娘娘病了之后,皇上您三天两头的去栎临殿看望,真是叫臣妾等羡慕得很呢。”

惠妃道:“燕妹妹入宫不久,并不适应我们这里的气候,哪似你我自小生活在京都这般?皇上多去看望是应该的。”

李昭仪又无话可说了。

朱允炆轻声道:“燕妹妹,朕每次问你,你都说没事了,可是朕看你的脸色一直都不怎么好,可找太医好好看了?”

“臣妾真的没事了,过了年,等开了春,自然就好了。”

这时宫人递上戏折子,朱允炆笑对李景隆一些大臣说道:“爱卿们,你们看看想听什么戏?”

一圈大臣点过了,轮到嫔妃们点,贤妃一看戏单,皱眉道:“皇上,如今已点了两出戏了,‘单刀会’‘李逵负荆’这些都是热闹的大戏,而且臣妾们可不喜欢这样的戏,要不然,咱们点一处说故事的?”

“好啊。”

贤妃翘起银制的护甲套,白嫩的手指上下划拉,终于道:“‘白兔记’如何?”

惠妃道:“这出戏说的是刘知远和李三娘的悲欢离合,皇上他们不会喜欢的。还是换一出吧。”

贤妃皱眉,一会儿又明朗道:“这出好,前元朝时期一个很有文采的文人,马东篱写的,叫‘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如何?说的是匈奴与我大汉的往来,皇上他们一定喜欢,又写得有臣妾们喜欢的小儿女情长的故事,岂不是好?”

惠妃道:“这出戏臣妾听说过,这出戏写得的确很好,可是太过悲惨了,而且它也不遵历史。”

贤妃努嘴道:“皇上,您说呢?”

朱允炆笑道:“那这出吧,虽然他不遵历史,将汉元帝时期写成了匈奴强盛,汉元帝软弱,以至于王昭君被迫远嫁,可是朕还是很喜欢这出戏的。”

“皇上喜欢?”戏折子交给宫人,台上已经开唱起来,“那这出先唱吧。”

朱允炆点头道:“朕记得头一次看到这出戏词的时候,还颇为感动,记得汉元帝唱的那两句‘忘恩咬主贼禽兽’、‘满堂都做了毛延寿’庸臣误国,最后让汉元帝不得不痛恨的唱道‘太平时卖宰相功劳,有事处把佳人递流’,实在让人惋惜。”

“这么说这个叫毛延寿的也太坏了吧。”李昭仪道。

朱允炆摇头,“庸臣误国,外敌强盛,最终导致汉元帝不得不将王昭君送出宫,的确令人惋惜。”

这时台上正在唱楔子,“嗣传十叶继炎刘,独掌乾坤四百洲……”

惠妃叹道:“汉元帝说这些话的时候,是如此豪情壮志,他一定想不到日后会受那样的屈辱吧。”

贤妃恨道:“都是那讨厌的毛延寿,投降匈奴,故意把王昭君的事告诉匈奴的。”

“妹妹,不用生气,历史上并非如此的,只怕这样的唱词,到叫那毛延寿受了不少冤屈呢。”惠妃又道:“不过妹妹,好在这出戏里,王昭君并没有嫁给那匈奴单于,而是投入黑河,自尽了。”

“那位王昭君的也太悲惨了点儿。”

惠妃转脸笑道:“你看我们说的热闹,燕妹妹你怎么不说话?”

萧艾笑道:“贤妃娘娘,您也不用难受,事实上,那位王昭君并没有投河自尽,而是真的嫁入了匈奴,而且过得很快乐。”

贤妃负气道:“那这位作词人,干嘛这样写呀,叫人听得怪伤心的。”

“匈奴打入大汉,索要王昭君,会让世人认为王昭君是个祸国殃民的祸害,自古以来皆如此,吴国之灭,怨西施,安史之乱,怪玉环,可是马东篱的笔下,昭君已死,祸事却未了。我想词人如此写,不过是讽刺那些把国家祸事推到小女子身上的人罢了。”

“燕妹妹好见识。”朱允炆笑道:“朕也是欣赏词人这样的写法。捧着皇家俸,不分帝王忧,岂能将所有责难推到一介小女子身上?”

朱允炆无心的发着感叹,一旁坐着的王公们也吓坏了,一个个忙维诺道:“皇上,那毛延寿之流实在妄为人臣,就不该立于人世,臣等。。。。。。一定忠心事主,为皇上分忧。”

朱允炆笑道:“那是自然,朕全仰仗在座的爱卿们了。”

长兴候耿炳文的儿子耿璇赞道:“就说这次讨伐周王来说吧,曹国公可谓是有勇有谋啊,不费一兵一卒就把那周王拿下了,真叫人钦佩呀。”

李景隆得意的抬着下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