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 (第1/4页)

梅殷好笑,“夏大人说的不错,曹国公本就不敌朱棣,皇上当初为何执意用他呢?”朱允炆此时也懊悔。

黄子澄赶紧打断,“皇上,如今事情已经这样了,咱们现在再追究当初是非,没有任何用处,还是想想该怎么办的好。”说着,瞥了一眼梅殷。

梅殷忿忿,就知道都是他干的好事。

方孝孺躬身奏道:“皇上,这曹国公的父亲李文忠大人是先皇的亲外甥啊,李景隆自然是您的表弟,皇上仁孝之主,何况家人呢?”

朱允炆点头,“朕的确下不了这个狠心,再说了,他不是还一直待在济南作战呢嘛,还是再看看吧。”

黄子澄着急,“皇上,李景隆一败再败,不杀他,不足以振军威,试想,若是人人打了败仗,都不用受到处罚,那谁还会真正的为皇上拼命呢?”

齐泰也上前一步,请求斩杀李景隆。

梅殷甩手,摇摇头,“皇上,既然您下不了决心,那此事还是先放一边吧,李景隆纵然是要斩,也不急于这一时,当务之急还是想想如何应对的好。”

“对!那众位爱卿有何良策呢,赶快说说。”

片刻犹豫。

“皇上,依微臣之见……”黄子澄微微抬头看了看朱允炆,小心说道:“皇上,咱们还是跟朱棣言和吧。”

“什么?黄卿说什么?”朱允炆身子一抻,大为吃惊。

“黄大人,你是要让皇上向反贼低头吗?哼!”梅殷狠狠瞪着他,十分鄙夷。

黄子澄回了梅殷一个白眼儿,甩袖道:“荣国公大人,难道您认为我们还应该跟朱棣继续纠缠下去吗?您真的能有更好的办法吗?咱们商量了这么多天,您拿出主意了吗?”接着跪奏朱允炆:“皇上,如今战事已经打了快一年了,朱棣的势力却越打越多,越大越盛,反观咱们,搭进去了几十万将士的性命,百姓的生活不得安宁,这些年稍微好转的国力又要被战事消耗无几了,他朱棣已然是反贼了,自然不怕天下人唾骂,可是百姓生活得不好,国力大衰,受到指责的是皇上呐。”

夏原吉道:“皇上,微臣附议!”

“哦?”朱允炆道:“夏老大人也觉得朕应该和四叔言和吗?”

“回皇上的话,朱棣是您的四叔,总归是要言和的,又何必非要斗到两败俱伤的地步呢?再说,如今,朱棣已成气候,消灭他根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更何况,咱们也的确打不过他们啦。”

梅殷,齐泰皆不同意求和,气道:“夏大人,与反贼言和,只会更加嚣张他们的气焰,再说了,那朱棣明明就是狼子野心,言和一说纯属无稽之谈。”

“你们怎么知道他就一定不会同意呢?”夏原吉反驳,“你们口口声声说他是反贼,不能言和,那他若不是反贼了呢?要知道,不论他是不是燕王殿下,他都是皇上的亲叔叔。咱们身为臣子,难道真要眼看着皇上和他的亲叔叔斗个死活吗?”

“你……”梅殷等主战派无话。

黄子澄得意了,“夏大人说得极是,既然战局现在不利于我们,暂且求和有何不可呢?朱棣前些时候,还特意上书,主动求和呢,微臣当时就主张答应他,要不然也不会到如今,又损失了几十万的士兵。”

梅殷道:“你是在说皇上下错旨意了吗?”

“微臣不敢!”黄子澄忙躬身退步,又抬脸望着梅殷,“微臣的意思是,如今咱们求和,他一定会答应的。”

“那条件呢?”

夏原吉道:“皇上,您既然要与他言和,就不能再说他是反贼了,应当立马恢复他燕王封号。”

“这个可以。”朱允炆点头,转头又问,“方爱卿,您的意思呢?”

方孝孺奏道:“皇上,既然李景隆是您的亲人,那朱棣也是,自然是……可是言和的。”

这时,李公公将一封奏报递进来,朱允炆逐字看下,眼睛不由得瞪大,将奏报传阅众人,黄子澄一众当即吓得不敢再说话。

只有两朝老臣夏原吉开口道:“皇上,微臣同意燕王殿下所奏。”

“夏大人!”黄子澄气得笏版直抖,“燕王朱棣没有点名道姓的说您,您当然可以轻松说话啦。”

夏原吉转脸不看他,奏道:“皇上,老臣就事论事,咱们刚才不是在商讨如何与燕王殿下言和吗?这不正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吗?”

朱允炆严肃问着:“四叔要的是朕罢免黄子澄一众大臣,这还是言和吗?”

“皇上,微臣的意思是,您先答应燕王他的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