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 (第1/4页)

随即一场大战在藁城展开。

此时盛庸的十万人早已溃不成军,东窜西逃,大乱了。而朱棣率着非主力军牵制着盛庸的这些人马,让他们被迫应战,不得脱逃。

原本负责伏击的燕军主力瞬间一拥而上,拼死绞杀,以泄这么长时间以来的愤怒。

盛庸眼看不敌,迅速率军突围,适时,真定城中的平安大军前来救援,盛庸稍得喘息,迅速向真定方向移动,朱棣率兵在后追杀,一路斩杀,绝不手软。

逐渐,战斗场面减小,喊杀声渐弱,盛庸逃进了真定。

……

因为腿伤,依旧不能下蹲,朱棣坐在滹沱河边,抄起河中的水,洗着手上的血,不时,朱能跑来汇报战果:斩敌六万有余,盛庸手下十几位将领投降,战马等缴获无数……

朱棣没有说话,看了他一眼,想起了李皋。

“王爷,盛庸等人士气大败,龟缩在真定城里,咱们要不要攻城?”

朱棣摇摇头,无悲无喜,“本王之前和耿炳文在此打仗的时候,就是计划把他引出来再打,攻城对于我们来说,无异于自损,实乃下下策,然而眼前的形势,只怕不论我们如何叫阵,他们也不会出来的。”

“那王爷的意思是?”

“南下。”

朱能握着拳头,热血沸腾,激动道:“末将这就去安排。”

建文三年,四月朱棣从真定府直接南下,此时主要北伐的朝廷大军也就剩下盛庸等人了,其他地方皆是地方驻军,燕军所到之处,几乎是望风而降。

真定府南边的顺德府,再南边的广平府,再南边的大名府,燕军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终于,朱棣决定休整,就地驻军大名府。

大名府知府刘忠大开城门,跪地相迎,“燕王殿下,微臣恭候啦,您的住处已经备下啦,微臣这就带您去。”

“不用了,”朱棣微微一笑,“上次本王来的时候,你曾备下别苑,本王就住那里吧。”

“是是是,微臣也已经备好了,这就带领过去。”

遥想那年,朱棣从晋王府接回萧艾,直接来了大名府,此一节,让知府刘忠在四方八镇的颇有威望,如今燕军齐齐驻扎此处,更加令周边闻风见势,干脆纷纷投降了。

刘忠带着朱棣来到萧艾当时住的别苑,躬身笑道:“王爷,敢问当初跟在您身边的那位小姐,可安好?”

“她……朱棣嘴边一丝笑意,却叹气道:“本王也不知道她如今好是不好。”

刘忠低头偷笑道:“想必是燕小姐和您闹别扭了吧。”

朱棣也笑了,望了他一眼,刘忠倒是不敢笑了。

“不要再叫她‘燕小姐’了。”

刘忠会意,大呼,“恭喜燕王爷。”

朱棣无意解释,可是心里却很高兴。

当初就是有心带着萧儿领略济南风光,从大名府故意北返了一段路,向东进济南的。如今一切都变了,但这里没变。

“你先去吧。”

“是,微臣告退。”

连下数座城池,行军几百里,的确该在这里好好休整了,朱棣也好在这里将养些日子,旧伤新伤,箭伤刀伤,加上连日作战,如今全身酸疼,眼下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虽然朱棣这边没有作战计划,但是朱允炆不能闲着呀。

没有多日,大名府热闹啦,朝廷的大官儿,大理石少卿薛嵓到此。

刘忠吓坏啦,燕王和朝廷如今对立,打成那个样子,如今双方都来到自己的辖地,简直是把自己往死路上逼呀。

不行,自己开城迎燕军进入,对于朝廷已然不忠,何必多做顾虑,于是乎,朝廷的那位大官儿自进城,无一人相迎,全靠着四下打听,找到了朱棣下榻之处。

此事,刘忠自然已告知了朱棣。

这几日泡了后山的温泉,果然是对伤口大有好处,至少不会很疼了。别苑中,此时朱棣坐在石桌旁,嘬着清茶,悠闲的看着书卷。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是萧艾读过的诗集,朱棣嘴角上扬,看着她在“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此一页上,有深深的折痕。

这个小丫头,为何不早说呢?

想起萧艾喜欢把诗词作成曲子,还非要拉着自己听,当时总不以为意,平常而已。如今倒真的想听一听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