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捱到出殡,妃嫔们都已疲惫不堪。哭声嗡嗡中,徐充容突然挣出送葬队伍冲向那九五至尊的棺椁,一心要撞死在上面。层层护卫自是不让她靠近;,徐惠无力倒地,死死盯着那渐行渐远的天子之棺,呕出一地紫黑的血。

李世民驾崩后,嫔御必须离宫,此为其生前口谕,今由长孙无忌代为宣布。

李治目睹了徐充容在葬礼上表现出的一腔深情,又念及她身子虚弱,便恩准其先留宫中养病,暂缓离宫。徐惠恳请新帝让她与家人再见一面,妹妹徐兰便这样入了宫,又借着姐姐的光,很快被收入后宫封为美人。徐惠见状,自行停了药,不出数日便去了,死后被追封为贤妃。

徐家到底如愿以偿出了个妃。

☆、第九章

贞观二十二年秋,明空入寺为尼。

古刹青灯下,夜与昼都变得极漫长。那些碎念在旧梦中生出藤蔓,萧索地攀附住全身。

入了寺,等闲是不让家人见的,可明空母亲还是跑去求了如今在儿子番地安享晚年的燕太妃,燕妃到底是想法子让武杨氏来见明空一面。

后院清冷的石阶畔,武杨氏握着明空的手痛哭,“我知你要说,别再去给燕妃添麻烦了,我也不是不知趣的人,只是眼下太想见你。”

明空的姐姐武顺,丈夫不久前病逝。夫家族人因早与其有间隙便趁此机会将武顺连同其所出的一双儿女赶了出去,他们只能重新回到武家,可回去的日子哪里好过得了。

武杨氏一生所得三女,一女早逝,仅剩的两女偏命途多舛,都早早守了寡。她一下子觉得晚年没了指望,泣道:“往后的日子可怎么办啊?”

明空不知如何安慰,只能交给母亲一木匣,匣中是她入宫多年攒下的值钱物。

暮鼓敲响,寺中的晚课即将开始。明空别了母亲重回寺庙寂地,落叶满阶,院中高树擎着暮暮低垂的天,她一步一步走向佛殿,也曾想过断离一切认下这命,可是,她真的能做到对一切都不在意么?亲人冷暖,命运中最难逃脱的一部分。她走进诵经殿,缓缓跪在佛像前。

既入人道,哪有轻易超脱。

虽已成帝,也难轻易服众。

先帝祭日将近,御殿的书案上多了本《帝范》,李治看见愣了一下,“是谁摆的?”

在旁服侍的孙木九回道:“是长孙太尉吩咐小奴摆上的,圣上可愿看看?”

李治并不答话,这《帝范》是他父亲生前写的,写给他这个将要继承皇位的半道太子。当年大哥做太子时,父亲并无那么严苛,他知父亲对他是失望的。嫡子中只剩他,便只能选他,可谁也没有问过他愿不愿意做这个皇帝。

孙木九觑着李治脸色,陪小心道:“昨晚还有几本折子没批完,小奴去取了来?”见皇帝不答,便悄声上前将那本《帝范》撤下,又取来折子摆上案头,尔后退了出去。

李治移至案前,眼神顿顿扫过案台,心中思潮起伏。登基已有一年,他却依旧活得像个皇子,朝堂政事皆由舅舅把控着。初立太子时,李世民就把李治托付给长孙无忌,在如今的朝堂元老眼中李治不过是个孩子,他自己也知,若不是舅舅撑着,那些老臣根本不会服他的。

可是,他或许愿意当一个窝囊的太子,却不愿做一个窝囊的皇帝。

外头来报,说明日的祭礼流程已定,请皇上过目。李治拿过一翻,便知是长孙无忌的手笔。他把册子重重一合,心中着实委顿。

那场祭礼,分明是给大臣们感怀先帝用的。礼一毕李治便先行离去,待长孙无忌发觉时,李治已出了西宫门,直奔感业寺。

鬼使神差,他也不知自己为何要来这。

满堂一片灰衣,唯明空清泉如注,诵经声,木鱼声,佛祖高高在上看着一切,他只闻心中水声拍岸。

后院梧叶飘黄,扫地的小尼师见有男子来访,忙躲了开。李治走在前头,不时回首看身后明空,只见她始终微低着头,眼帘下一泓清泉,流向极远的地方。

李治道:“此塔可登吗?”

明空抬头看了眼他所指的高塔,不答,只是上前启开塔门,然后踏上楼梯。

内里无光,她每登一层便开一扇窗,风一层层注满佛塔。李治站在拐角处,望着明空的背影,那吹过她周身的风绕满了他微张的指间。

李治走到塔顶看景,在窗边他问道:“你一直来这?”

明空道:“有位小尼师告诉我,清晨的时候这里会有银鸟飞过,我每日登塔,希望能遇见那些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