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史弥远不紧不慢地说道:“子籍郡王的这首诗深藏不露,看似没有与老夫给的词句相关联,其实不但紧密相连,还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你们……难道没有看出来?”史弥远挑眉反问那几名站起来的人,眼神中透露了一些轻蔑的意味。

站起来的几人顿时倍感尴尬,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只好干笑着说:“是是是,小郡王诗藏不漏,尔等这才领悟,见谅!见谅!”

贾似道抱拳向赵曦作了一揖,说道:“早就听闻小郡王才高八斗,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小郡王的诗确实与众不同,似道佩服!”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西湖诗会惊四座 (7)

“过奖!”赵曦也对贾似道回了一礼。

莫若寒也没有料到赵曦所做的诗会那么别具一格,一时间对赵曦又羡又妒。又见青瓷看着赵曦的目光是带着欣赏的,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

出于礼貌,莫若寒只得向赵曦点了点头,坐回自己的位置上。

“还有人来作诗吗?”史弥远懒洋洋地问。

在座的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敢去尝试。刚才做出的三首诗都是上层之作,除非有人能保证自己的诗比刚才三首优秀,否则还是不要去丢人。

“怎么才有三个人呀?”史弥远对众人的不积极似乎有些不满。“诸位不是都想进入临安学府么?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诸位怎可轻易错过?”

绕是如此,仍然没有人敢再就这一主题起来赋诗了。

“怎么?你们不说,老夫可就要请人起来作诗了。”

底下顿时炸开了锅,史丞相亲自点名,这还了得!万一被点起来却作不出来,那不是丢人丢大了!每个人都暗自祈祷史弥远不要点到自己。

史弥远站起身,目光环视一周,最后落在了青瓷身上。“子籍郡王旁边那位小兄弟,不如就由你来为大家赋诗一首吧!”

众人的目光刷的一齐射向青瓷,霎时引来一阵惊叹:“好俊俏的少年!”

青瓷吃了一惊,没有想到史弥远叫的第一个人竟然是她。青瓷缓缓地站起身,平静地看着史弥远,他的微笑里藏着一丝奸诈。青瓷知道,一定是之前她偷偷打量他的时候被他的发现了,史弥远叫她起来赋诗,其实是故意的。青瓷不禁在心里冷哼一声,这史弥远竟是个心胸狭窄之辈!枉费他还是大宋的丞相,也难怪京城的官吏不敢管祁门县的事情。

青瓷一袭出尘脱俗的雪白长衫站在众人中央,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这些目光有的*、有的不解、有的惋惜、有的祝福,还有的怨愤。青瓷微微转头,看到了莫若寒,他的表情僵硬,目光有带有一丝哀愁,还有一丝怨愤。青瓷在心中轻叹一声,想必他是误会什么了。

“这位小兄弟,你来以刚才的字词句题一首诗吧!”史弥远轻描淡写的说着。

青瓷静静地伫立在人群中央,夏风拂来,扬起她鬓角落下的发丝,以及那身雪白的衣裳。她的表情淡定自然,没有一丝的紧张。“好吧!我来作一首。”她的声音清脆动听。

众人全都呆呆地看着她,似乎无法相信一个少年竟然可以生得如此精巧漂亮,正所谓肤如凝脂,眼如秋水,眉如墨画,唇如红霞形容的莫不就是她!

“刚才三位公子所作都是诗,那我就做首词吧!”青瓷深吸一口气,徐徐说道:

十里荷塘嵌画舟。

一份清明,几许闲愁。

亭中谁在斗奇葩?孺子学生,各有千秋。

八阵兵书千古留。

楚汉三国,计策奇谋。

不知诵事系今夕,南北西边,烽火城楼。

青瓷说完,闭上眼沉沉地吐出一口气。

西湖诗会惊四座 (8)

这是一首《一剪梅》的词牌,又今夕讲到过去,又从过去讲到现在,细致入微,又磅礴大气。上阙写的是湖心亭内的争相斗诗的景象,明快清新,畅意爽朗。下阙的格调却完全变了,讲的是湖心亭内的孺子们只知道品谈古事,却不知道将古事联系今夕。而今大宋的南北西边,有大理国、吐蕃国、金国、蒙古国,数国争锋,已是战火一片。“不知诵事系今夕”这句话尤其具有喻意,字面的意思是不知道把谈论的古事与今朝联系起来,更深层次的“诵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