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鱼羹?”皇帝姐姐看看刘静,再瞅瞅卖相普通的彩陶罐,对刘戊女儿的自信颇感惊讶。众所周知,长信宫的庖厨在汉宫御厨群中以手艺精湛而名列翘楚,而长公主对女儿的饮食更是极谨慎也极挑剔。

停了片刻,长公主用充满怀疑的语气问道:“刘静,羹中何?”

“鱼,稻米,姜丝,茱萸……”陈述中,王主静慢慢挺直了腰杆:是的,彭城王宫比不上睢阳王宫奢华宏伟;但楚国水泽纵横,食鱼历史悠久,王宫对河鲜自有一套处理绝技。

思量一番,长公主朝壁衣下侍立的众宫人中唤一声:“医者……”

一名形容淡雅的中年妇人出列,向长公主一礼,径自走过去打开陶罐。

早有宫女取来长柄勺与几只小碟。

医女舀出一勺,先移至鼻下闻闻;接着,倒入小碟晃一晃,认真分辨各种食材;最后才举碟,含一口细细咀嚼。

放下食具,妇人近前汇报:“禀长公主,当……无碍!”

得到这个评论,刘嫖长公主这才松了口,询问女儿的意愿:“阿娇?”

此时的楚王主提心吊胆望着小姑子,唯恐馆陶翁主那颗千娇百媚的脑袋摇上一摇。还好,娇贵女没反对,拿起雕了白玉兰的金勺先浅尝一口,顿了顿,随后就慢慢吃起来。

刘静大大地松了口气!

“哦,大家……”乘此良机,王主静趁热打铁从怀中取出一只海棠形金盒,双手奉上,含笑解释本想请王主姱明日带进宫的,可巧长公主今天回来,于是就不用麻烦太子妃了……云云。

‘实际上,你是巴不得不让阿姱转交吧?!’了然地抬抬眉,长公主命侍女端过来。打开盖子,凑近闻一闻,又挑了些粉末在指尖轻轻碾压,皇帝姐姐渐渐露出满意的笑容:“静,此粉……甚妙。”

看平安过关,王主静不胜窃喜,深深弯腰,十分谦逊地道:“不敢,妾不敢……”

作者有话要说:端午节快乐!

7 丁卯 避雨(下)

细嚼慢咽间,大半碗鱼羹吃完了。

吴女官柔声问自家翁主,需要不需要再添些——毕竟,一掌能握三个的玉碗,其容积实在不大。

阿娇想想,食指中指在案上连击,扣出‘两慢一快’三个短音。

“唯唯,唯唯……”吴女官领命,为小翁主又盛上‘半’碗。

一直关注小姑子动态的刘静见此情景,心口狂跳——不负苦心,不负苦心,她成功啦!

果然,长公主一面爱怜地轻抚女儿秀发,一面对副职儿媳笑得和蔼可亲:“静……有心矣!寺人,庖厨厚赐。”

王主静当然不会忘记再接再厉谦逊一番。她带来的侍女阿五则比较率真,只顾闷了头偷乐——掌勺的厨子,是她亲爱的姑表兄。

长公主还想再问些近期的家务事,外面突然传来禀报——皇太后派人传话来了。

帘幔纷飞处,宫女引着一名宦官走进来。来人身着中级内官的服色,头发微潮,衣裳下摆处湿漉漉的,形容带几分狼狈。

“长公主,翁主……”向两位上位者各施一礼,宦官转达窦太后的意思:有淋到雨没有?不管有没有淋雨,记得一定吃放姜的热食驱寒。尤其是阿娇,千万别给寒气侵到!

皇帝姐姐颔首,给了赏钱;宦官千恩万谢地出去。

谁也没想到,第一波还没走远,长乐宫派的第二波人就到了!

内侍带来窦太后新的嘱咐:若雨不停,今晚就别急着回宫了。晚间阴气重,加上雨水湿气,对阿娇的身子可不好。等明日天气转好后,再回来不迟。

……

★☆★☆★☆★☆ ★☆★☆★☆★☆ ★☆★☆★☆★☆ ★☆★☆★☆★☆

雷声隆隆,雨落如注……

辛氏叫甥女:“十九……”

没反应。

“十九!”做姨妈的更大声些。

姨甥女神游天外,不知在想什么。

“十九……”辛氏板起脸:“雨……下进来啦!”

“呀?!”陈十九在座位上一跳,对着车厢上、下、左、右来回地扫视,神情中带出忧色。

“别担心。”辛氏看在眼里,耸耸肩:“这马车……防雨。”

“防雨?”十九疑虑重重地望向车顶,摆明了是不信——防雨的马车是侯门贵胄人家才有的。姨夫的父亲陈老虽当上族长,却连个官身都不是,哪有资格享有高档马车?

“这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