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 (第1/4页)

屑一顾的态度。

作为窦太后疼爱的孙辈,陈须研究儒学属于绝对诡异并令人费解的现象。

被妹妹抢劫了,陈须好脾气地笑笑,避过学术问题,只问妹妹去了哪里,玩得尽不尽兴?前些日子在宫里是不是憋闷坏了。

提到那段没病装病的日子,阿娇就一肚子不满,靠在长兄身上,嘀嘀咕咕地抱怨那些好奇心过于旺盛的贵妇。那群人啊,也不知什么心理,对母亲方方面面都那么好奇;还不直接问,每次都是转弯抹角地探听,烦透了。

说到一半,突然想起大门外停的梁家马车,娇娇翁主停口,指了指母亲会客室的方向问兄长:“梁贾何时到访?”

陈须太子:“午后。”

“如此……三番五次……”轻笑两声,阿娇人靠向长兄,惬意地评论着,三天两头屡屡携重礼到访,看这情形,这梁家对小皇子是志在必得了。

陈须完全同意,顿了顿,又补充道:“阿母亦有此意。”

“如此呀……”娇娇翁主将书册塞回兄长怀里,耸耸肩。

馆陶翁主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后宫之中,梁美人是公认的长公主派系——其实,当今皇帝后宫中一半以上都和馆陶长公主交好——再加上梁家富甲一方,梁氏家主为人识相,对长公主素来谦恭孝敬……林林总总加起来,馆陶翁主阿娇实在想不出母亲有不支持梁家女儿过继小皇子的理由。

陈须瞧出端倪,不由好奇地追问:“吾家娇娇之所见……不同?”

“阿兄!”阿娇嗔怪地推了长兄一把,皎洁的纤指往四周比比,警告警告——象这类涉及宫闱和帝嗣的大事,怎么有她发言的余地呢?就算背后说闲话也不妥当啊。

要知道这座长公主官邸百分之八十侍从来自皇宫,平常又和宫中往来不断,千丝万缕的,保不住就有人听了墙角泄露了消息。

不过到底是嫡亲兄妹,阿娇也不打算如在宫里那般用套话官话敷衍胞兄:“然,阿兄,梁美人……其人……娇娇以为,颇有不妥之处……”

须太子好奇了;“哦,何?”

阿娇有些纠结地皱皱眉头,沉思良久,才压低了声音和哥哥说:不知怎么的,她总觉得梁美人变了,变得越来越不象她记忆中的梁氏了。以前的梁宫女固然有些呆有些拘泥,但一言一行都是真实的,有生气的。而现在的梁美人,穿绸裹缎,珠翠环绕,轻声慢语,行规蹈矩,从外表来看一举一动完全符合礼仪宫规。

然而,以娇娇翁主观察,梁美人仿佛总带着个假面具,透着一股子……一股子……

阿娇忽然发现找不到适当的形容词。

堂邑侯太子帮着猜:“伪?”

“唔……”

娇娇翁主摇头,推敲好一会儿,才道:“否,乃……僵!”

“嗯?”陈须太子莫名其妙:“娇娇乃何意?”

阿娇抿着唇,半晌才想好怎么表达。

她觉得吧,作假的人都是主动的,有动机有目的才有行动力嘛,所以固然让你觉得虚伪,但同时也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执着或灵动。因为多少带着点真性情,好歹总有些有动人之处。而‘僵’则不同,那是全被动的,就仿佛一只经过精美包装的傀儡,从里到外无一处是自己的,自发的……

陈须太子本来就不怎么明白;

待得听妹妹叙述完毕,人就更糊涂了。

“哦!大兄……”还不等阿娇进一步解释,姗姗来迟的堂邑侯太子妃和隆虑侯夫妇上楼了。

紧跟着,馆陶长公主也到了。

★☆★☆★☆★☆ ★☆★☆★☆★☆ ★☆★☆★☆★☆ ★☆★☆★☆★☆

一家人落座,晚餐开始。

灯烛闪烁,侍从们呈上一道接着一道的佳肴……

主位上的长公主一边漫不经心地品尝菜色,一边问长媳长安上层最近的新闻动向,家里刘静孕期的怀像如何,还有市郊几座庄园的春耕情况。

王主姱逐个回答,一件件一桩桩,条理清晰,有条不紊;听得馆陶长公主频频点头。

阿娇坐在矮方桌之后,

先看看母亲,再看看二嫂;

瞧瞧大嫂,又瞧瞧二嫂;

最后,再瞅瞅自己……扭过头,急急举臂,娇娇翁主让二尺宽的广袖遮住半面,骇笑!

二嫂栾瑛身着袿衣!‘袿衣’啊!

橘红底的锦缎上,铺满了金丝勾绣的富贵团花,冷不丁看过去,一片片金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