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都带着一股让人安心温暖的感觉。

君溪弯着眼睛一笑,拿着竹矢就去投壶。心里想着楚知白山水纱灯、太子给他投一个兔子灯,至于李括早就不知道跑哪儿勾搭良家妇女了,就给他套个石榴灯多子多福嘛……

而一旁的李晏则心里扑通扑通乱跳一番,甜蜜蜜地想着:“知白心里果然有我,连说话的方式都和我一模一样!”

五只竹矢成功投中,君溪给自己挑了盏绘着秋猎图的转鹭灯,烛光将剪纸投映在屏上。人一走动剪纸的画面就连成一副武将狩猎图,特别像看连环画似得,乐趣十足。

君溪边走边看,不觉眉间就带了笑意。

宋宜站在她身旁,看着她清丽无双的容颜,觉得心里细细软软,情丝缠绵。心动亦情动,他眸色颤了澶,灼热的感觉直抵心间翻腾不已。

君溪被他漆黑浓烈的目光瞧的心一抖,下意识把转鹭灯藏在身后,神情戒备:“我的。”

宋宜抽抽嘴角,刚酝酿出的深情瞬间泄气。不过君溪护食的动作又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含笑宠溺道:“喜欢的话整条街的灯笼都能买给你。”

君溪翻个白眼:“有钱烧的慌!”

宋宜挑起唇角:“我的就是你的,你也烧的慌。”

“我信你才有鬼,”君溪晾凉道:““我这个转鹭灯是凭着自己的本事投壶挣来的,拿着多自豪呀。”她伸手,从转鹭灯里拿出一个拳头大小的莲花灯递给宋宜:“诺,给你的。”

莲花灯有祈福驱邪之意,宋宜眼底一柔。接过莲花灯,挑眉笑道:“前方长宁街的花灯最好看,今年皇上特意下旨命司珍房的林师傅做一盏“八仙过海”的花灯放在那里,共百姓祈福观赏,我带你去看看。”

君溪带笑点头,转身欲问李晏和楚知白是否一同前去。却见身后哪里还有二人的身影?周围不知何时全是带着各种面具的人,每个人脸上的面具都不尽相同,很难分出谁是谁。

她眨眨眼,原来大明宫词里面拍的中秋夜游戴面具的习俗在古代真的有,她登时来了兴致,准备凭着自己的眼里把太子和楚知白认出来。

这时人群忽然变得拥挤起来,脸上忽然兜头罩下一个面具,她回神见一个带着狐狸面具的年轻公子站在自己身旁,一双黑白分明的桃花眼笑盈盈地瞅着自己。

君溪垂眼,见他腰间坠着自己那个双鱼吐珠的佩玉,一只手还拎着自己投来的莲花灯。便晓得此人是宋宜,手上一暖,却是他将自己的手包裹在掌心:“咱们走吧。”

君溪微微一怔,下意识的眯了眯,哼到:“狐狸果然是狐狸。”

宋宜手一顿,悠悠道:“这叫情趣。”

听着他暧昧的语气,君溪弯眼狡黠一笑,竟是反握住宋宜的手身子忽然向他倾去。温香软玉扑满怀,宋宜先是一愣,继而美滋滋地敞开怀抱,守株待兔般得等着君溪自己送上门来。可是,他哪里能想到君溪使的‘投怀送抱’不过是障眼法。君溪身体快撞入宋宜怀里的时候,忽然灵巧的反转,身子轻忽地腾空而起,犹如一只畅快飞奔的飞鸟又恰似一只轻盈偏飞的蝴蝶。宋宜眼里闪过一丝惊艳,瞧着便挪不开眼。在他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君溪已经没入人群之中,红灯之下,佳人早已不知去向。

宋宜:“…………”

他取下脸上的面具苦笑,情趣之后,他就该在人海茫茫之中寻觅佳人芳踪。早知便不松手,将她紧紧的握在掌心之中,看她如何能离他而去。

月上中庭,灯影朦胧。

忽起了一阵清风,人群中不知何时多了些人,全是青袍白衣带着各种面具的年轻公子和一群红衣带着白兔面具的年轻女子。宋宜蹙了蹙眉头,跟着君溪消失的身影往长宁街那边去。

人流匆匆,他站定了脚步,举目一望,见‘八仙过海’的巨大花灯下一个立着一个红衣带白兔面具的女子。她正仰头看着面前的花灯,明亮灼灼的灯光映着那玲珑有致的身段让人移不开眼。宋宜眼里勾着笑意,那明快爽朗地身影他自是不会认错。

宋宜欣喜万分,从人群中挤了过去。若这次抓到她一定要用红绳将她拴在身旁,让她哪儿也去不了。恰好此时,一阵悠远的钟声隔水传来。当太子身着明黄色的蟒袍朝服,登上长宁街的佛塔时周围的百姓同时跪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宋宜无法,也只好跟着人群跪了下去,可他的目光始终凝在远处的君溪身上。

原来每年中秋之夜,当云安寺僧人在夜半敲响梵钟,皇上就会登高楼烧香祈福,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