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 (第1/4页)

��讯�备敬透��樱�坪跏窃谒刀�备鞠染�斯��氖帧�

孔融这样说,看来的确是活腻了。可是,孔融名声太大,曹操要是直接杀他,会落下打击迫害人才的嫌疑。最好是让别人去杀孔融,可是天下之大,谁敢杀孔融呢?曹操在苦苦思索。

荀彧和孔融虽然阻挡了九州制的步伐,但是没有阻挡得了曹操权力扩张的步伐。杀了袁尚之后,曹操已是天下独尊,可是他的官职才只是一个司空,与司徒赵温并列三公。司空要是什么都说了算,从程序上说有很大麻烦,最起码一点,曹操不可能直接过问司徒要管的事儿。

怎么办?那就不要赵温做三公了,208年春,曹操罢免了赵温。可是,司徒罢免了,司空也该罢免啊,曹操毫不犹豫地把自己从司空位子上罢免了。这样,三公制度告别了历史舞台。

同样是被罢免,赵温回家抱孙子去了,曹操却自任为丞相。曹操宣布自己为丞相的时候,很多不好学习历史的年轻人,都不知道什么是丞相。就汉代来说,西汉成帝以前,基本上是丞相制,三公并未实际权力,丞相权力很大,到了成帝,为了限制丞相的权力,就把御史大夫改为司空,与大司马、丞相并列为三公,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到了东汉,丞相这个职位干脆消失了,三公改为太尉、司空、司徒。现在,曹操要统领权力,恢复丞相制度,从而获得一人集权的合法性。六月份,曹操当上了丞相。

按照丞相制,应该设立御史大夫作为丞相的副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需要德高望重者担任,八月二十三日,曹操公布了御史大夫的人选,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曹操公布的人选是郗虑,此人此前担任光禄勋,虽然也位列九卿,但是职责是守卫宫殿门户,资历浅,经验少,怎能去弹劾百官?而且,郗虑与孔融关系恶劣,他要是当上御史大夫,怎么能摆得平孔融?在中国,摆不平孔融,由着他说三道四,是什么事都干不成的。

汉献帝早就失去了对官吏的实际任免权,他的作用就是在曹操确定的任免书上签字盖章。可是,在当初曹操表荐郗虑为光禄勋的时候,汉献帝还是忍不住犯了嘀咕,当着郗虑的面,问孔融:“郗先生有什么特长啊?”孔融看也不看郗虑,全然忘记了老祖宗的温良恭俭让,残忍地说:“可以打发他去路边站着,不能让他掌权。郗虑是小人物,但是小人物不一定好惹,他当场指着孔融的鼻子,对献帝说:”孔融当年主政北海国,政治混乱,人民流散,他的能力在哪里?“两人在皇帝面前翻脸了。后来,曹操还做了一次和事佬,分别写信给他们,让他们和好。曹操能够扫平北方,却不能扫平郗虑和孔融之间的隔阂。

郗虑自上任的第一天起,什么也不做,只做一件事情:搜集孔融的罪名。郗虑恨不得让孔融死已经很久了,早就给他找了一万多个罪名,最后郗虑随便列了四条罪名,足够判孔融好几次死刑,然后指使担任丞相军谋祭酒的路粹写检举信,上报给曹丞相。

郗虑为何不自己检举孔融呢?因为郗虑是御史大夫,对皇帝负责,他的检举信要交给献帝,但是献帝显然不会杀孔融;而路粹是丞相府的人,对丞相负责,他可以把检举信交给曹操,这样曹操就能获得对孔融案件的处理权。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有人检举孔融,曹操落下早就准备好的笔,第一时间作了判决:斩立决,杀无赦。八月二十九日,曹操任命郗虑为御史大夫的第六天,许县的中心广场上,孔融被斩首示众,他的老婆也被杀了。孔融的鲜血惊醒了人们:郗虑正是因为与孔融过不去,才被选为御史大夫。

孔融被抓的时候,他的七岁的女儿和十岁的儿子正在别人家做客,消息传来的时候,两个孩子正在下棋;两个孩子看看传递消息的人,神色没有任何变化,又低下头下棋。大人急了:“你们的父亲被抓了,你们还不站起来,为什么呢?”他们回答:“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主人可怜他们,给他们端来肉汤,哥哥渴了,端起来就喝,妹妹说:“有今日之祸,岂能活得太久,以后还能知道肉味吗?”哥哥终于流泪了,号啕大哭,再也无法咽下一口肉汤。

很快有邀功的人向曹操报告:“孔融的一子一女,非同一般。”曹操说:“不能留有余患,那就杀了他们吧。”于是,这两个孩子被押上了刑场。临死的时候,妹妹对哥哥说:“如果死后有知,我们就能马上见到父母了,这不正是我们盼望的吗?”

连孩子都不放过,曹操恨极了孔融。曹操为何非要孔融死?大家都以为孔融是祸从口出,就连孔融也是这么认为的,他临死的时候,也没忘了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