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页)

,平心而论,杨锐的知识只是现代速成的,对很多思想的了解很粗狂,非常的不细腻,但是还是抓住了这些思想的大部分的jīng髓,一个粗懂西哲的后世中国人和一个jīng通国学的近代中国人的思想碰撞产生了不可预计的后果,而这些都将慢慢的在以后的岁月中释放它的影响力。

谈论不但给了别人启发,对杨锐来说震动更为巨大,近代的中国其实是根本没有时间去完成整体国民思想的转化,很多先知先觉者被枪炮声惊醒了,他们在矢志不渝的寻找拯救中国的良方,每一次的药方似乎都很有效,可是,那些未被惊醒的沉睡人民却无法理解先知们的jīng神和行动,他们只能默然或者盲从,而这样最终的后果只会造成权利的失衡,先知们转化为统治者,利用他们的先知优势和国民的不成熟来达到目的,他们肆无忌惮,为所yù为,没有人去制衡,更没有人敢去指责他们。

时间啊时间,要是能像后世改革开放那样给中国稳定的三十年的稳定发展时间,给中国培养出两代健康成长的国民,那么中国的将来会怎么样?可怎么样才能有三十年的和平稳定呢,这个实在是太难了,不说俄国,光是rì本就能让中国不得安宁,民国。军阀的混战,难道不是rì本消弱中国的手段吗!杨锐抓抓头不再想下去了,没有实力有再好的想法也无济于事,四两拨千斤不要说自己不会,就是会也不敢用,实力才是一切权谋的根本。

~

注:章太炎1902年末从东京回到浙江,次年应邀到上海爱国学生讲课。此处提前两个月。

第二十一章 争论1

和章太炎除了讨论东西方哲史,也会不可避免的说道中国的当今困局,在这个问题上杨锐不太好发表什么,他不知道现在可以相信谁,信任谁,而且按照浅薄的了解,这时候的革命党只要口呼革命就是同志,根本不像后世的社会党,要有介绍人、要考察考验才能加入,而且更是秘密党员制度,除了直属上级之外没人知道自己是党员。而现在对那些没有安全保障的党派,杨锐不敢过多表示,他只有从专业上借学术的名义表达一些观点,但是要**裸的表达强烈的反清思想,是万万不会的。杨锐这样做的原因,怕死是其中一个。生活安逸的现代人、趋于保守的宅男,让杨锐很注意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后续的讨论常常在蔡元培的办公室里,其实蔡元培也很想参与进到关于如何解救中国现状的讨论上,之前谈的是哲史他是很少参与进来,只和大家一样的旁听,而现在讨论改变中国现状的时候,那他就开始参发言了,章太炎谈及现状,总是站立发言,激动万分曰:“中国之未来,唯有革命才是良策……推翻满清,建立共和zhèng fǔ,行mín zhǔ之政,保国保种……至于英法俄rì德美等诸国,皆是因满清愚昧软**才得寸进尺,……共和之后,即可复威海,归青岛,使沪上不得为万国公地,使十八省不得为任何国势力范围……”

杨锐听到他要在建国之后就收回所有租界,不由心下烦躁,只想反驳,但还是忍住,现在的革命家都是热血型的,不怕牺牲、不懂迂回、刀山火海、慨然而行,但越是如此,革命就越不会成功,可是中国往往有这样的传统,越是书生,越是热血。良久,章太炎说毕,蔡元培、钟观光、蒋维乔、王季同都是一脸激动,杨锐只好木然不语。

蔡元培见杨锐不语,就问道:“枚叔兄之语,说的很有见地,竟成却眉头紧蹙,是不是认知有异?”

杨锐见他问道,不回答那可就要被误认为是保皇党了。于是答道:“听枚叔兄的言论,很多都是我之前所想所思,甚为相同,没有什么异议。只是想问枚叔兄,目前中国现状,是内患大于外患,还是外患大于内患?”

章太炎开始以为杨锐不认同自己的观点,有些不悦,后面见他说和自己甚为相同,也就释然了。见他问话答道:“中国积弱现状是因为满清昏庸专权造成的,对内镇压,对外媚颜,这是根本。是以解决中国的根本是就是要排满革命。”

杨锐又问:“先生的意思应该是先解决内患,因为内患造成今rì的局面,但是我想再问先生,解决内患过程中,如果外患介入,出钱、出枪、甚至出人,革命当如何?先生要复威海青岛,收万国租界,他们洋人可不会袖手旁观的。”

章太炎呼的一声又站起来了,激动道:“我等为革命,都可以抛头颅洒热血,外国远离母国,长线作战,只要坚持,必定可胜。”

杨锐没有反驳,只继续说道:“列强肢解我中国,是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